试论网络环境隐私侵权的民事责任.doc

试论网络环境隐私侵权的民事责任.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网络环境隐私侵权的民事责任

试论网络环境隐私侵权的民事责任 摘要:鉴于目前网络环境隐私侵权现象的严重化,笔者提出应尽快完善网络环境隐私侵权的民事责任,并从网络环境隐私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网络环境隐私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两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民事责任;责任承担 一、网络隐私权概述 网络隐私权主要是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毁损的意见等。它应包括消极性权利即被动地不受干扰的权利和积极性权利即积极主动的对个人隐私的支配权这两项内容。具体为:知情权,用户有权知道网站收集其个人数据的内容、目的、使用情况等;选择权,用户有权决定是否提供个人数据及提供哪些个人数据;支配权,用户有权自主修改、补充和删除错误的个人信息,准许或不准许他人知悉或利用自己的个人数据;收益权,用户有权要求其个人数据的合法持有者支付相应的使用报酬;救济权,用户可通过行业自律协会或司法救济等途径寻求保护其个人数据免受侵犯或妨害,对造成损失的,可要求赔偿。 鉴于网络技术自身的特点,在网络法规尚待健全的国家,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形时有发生。侵犯个人的网络隐私权是指利用网络实施的非法收集、泄露或使用他人的个人信息,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干扰他人隐私活动的行为。那么,那些侵权行为人又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呢?尽管网络隐私是传统隐私的补充和扩展形式,我国的相关法律中也涉及到了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但这些规定过于简单笼统,难以实际操作。笔者认为,应充分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吸收先进立法经验,建立健全隐私权侵权的民事责任体系。 二、网络环境隐私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网络环境隐私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一)违法行为 在网络世界中,隐私权的保护几乎是个空白,存在着诸多问题,较之于现实世界,侵犯网络隐私权的现象更加猖獗。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法收集、存储他人资料。 在一般的网站中,为协助网络使用者更方便地浏览网络内容,也为了解使用者利用该网络的基本资讯与习惯,各网站都会利Cookies技术,以收集网络使用者的相关咨询。当使用者访问设有Cookies装置的网站时,网站服务器会自动发送Cookies至用户的浏览器,并存储到电脑硬盘内,该Cookies便负责记录日后用户到访网站的种种活动,包括个人资料、浏览习惯、消费习惯甚至信用记录。经营者可以通过对消费者在网络上访问网站、察看产品广告、购买产品等行为的跟踪,得到消费者的个人资料,以提高广告的效率和在网站上推销的效果。但有的网站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未经消费者的同意,把收集到的个人资料不当地使用或与第三方互相交换个人信息或将有关信息出售,消费者的隐私权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害。 2.非法传输他人资料,泄露他人隐私。 一种情况是将非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在网上非法传输、泄露,这是比较严重的侵权。另一种情况是将合法取得的个人信息,超出许可范围非法传输、泄露,则同样构成隐私权侵犯。我国目前许多网站虽然都张贴了各自的隐私政策,但实际上很多网站并未采取或未适当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甚至在其隐私政策公告中还附上了诸多免责条款。 3.非法利用他人资料。 尽管许多网站在其隐私权保护声明中曾就其收集信息的用途作出承诺,但对信息使用说明方面往往不够详细,甚至公然违背其承诺而向第三人出售个人信息以获取商业利益。例如,在网络广告的发送中,需要大量使用消费者的个人资料,使得个人资料日益成为商品。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对个人资料的控制权,还会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来自第三方的广告,如大量的垃圾邮件。 4.非法进入他人电脑及电子邮箱,窥视他人隐私,侵扰私人空间,干扰私人活动。 网络空间虽然是一种虚拟空间,但存在于其中的个人信息同样不得被侵扰、刺探或窥视。有些网络公司使用具有跟踪功能的cookie工具测定并跟踪用户在网站上的操作,非法侵入了私人空间,窥视他人隐私。例如,在网络上流通的商务、公务或私人性质的电子邮件,有可能被雇主、ISP业者或其他黑客拦截,以致造成个人隐私被侵害。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此种问题更为突出。因为公司员工多半认为他们的电子邮件属于私人秘密。所以,当雇主随意阅读他们的电子邮件,并以此为证据将其解雇时,很有可能会引起侵害员工隐私的官司。 5.擅自篡改个人信息或披露错误信息。 网站经营者应保证个人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得擅自篡改个人信息或披露错误信息,否则会构成侵权。 6.网络监视及窃听。 一些网络公司未经用户同意或知情就在他人的硬盘上加入Cooki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