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篇 贵金属冶金Metall. On Precious Metals 第5章 金银冶金 5.1 概述:密度大、产量小、价格昂贵 金(Au)、银(Ag)、铂(Pt)、钯 (Pd)、铑(Rh)、铱(Ir)、锇(Os) 钌(Ru)8个元素统称为贵金属(Precious Metals)。 金、银与铜位于元素周期表IB族,称为铜族元素;钌、铑、钯、锇、铱和铂位于第VIII族,属于第5、6周期,称为铂系元素(也称为铂族金属)钌、铑、钯称为轻铂族金属;锇、铱、铂称重铂族金属。 另外:铂、钯地壳中含量相对于另外四种铂族金属多、应用较广而被称为主铂族金属,另外的四种(钌、铑、锇、铱)称为副铂族金属。 5.1.1 贵金属的命名 贵金属的起因是历史形成的传统意识。财富、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5.1.2 金的发现 5000年前,埃及和中国开采并利用金银做饰物; 金、银的确切发现年代已经无法考究,因此,金、银也被称为“古代金属” 。 5.1.3 金的物理化学性质 5.1.3.1 物理性质 金原子序数79,原子量109.967; 纯金为黄色, 俗称黄金,随杂质种类、数量的变化而变。如:银、铂使之变浅黄色;铜使之变深黄色。金粉的颜色为深褐色至黑色。 物理性质(续) f.c.c结构。金具有金属中最好延展性。1克纯金可以拉成直径0.001mm、长1000m以上的金丝,也可以加工成0.1微米厚的金箔;但是含Pb,Bi,Te,Ge,Sb,As,Snn 等杂质时,金的延展性大幅降低,比如含0.05%Bi的金甚至可以用手搓成金粒; 金的导热导电性能好,次于银、铜,居第三位, 电导率为铜的76.7%,导热率为铜的74%; 金的熔点为:1064.4℃,熔炼温度1100~1300 ℃。此时,金的挥发损失很小(0.01~0.015%),但与熔炼气氛、杂质种类有密切关系。熔炼温度下,金可吸收37~46倍自身体积的氢或33~48倍的氧,而且,溶解的气体在熔体冷凝时重新析出,造成类似沸腾的现象,直径小于0.001mm的金珠会随气体的喷出而被气流带走造成损失。 金的相对密度为19.32 5.1.3.2 化学性质 化学活性低; 金在水溶液中的电极电位很高,因此,金既不溶于碱也不溶于酸。当有强氧化剂存在时,金溶于某些无机酸,如当有高碘酸、硝酸和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金溶于浓硫酸并可溶于热的无水硒酸中。 金溶于王水、氯饱和盐酸,在有氧的条件下,溶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氰化物的水溶液。金溶于硫脲水溶液(Fe(III)作氧化剂),这是金的提取冶金的基础。 金可与卤素化合,也溶于氯水、溴水、碘化钾和氢碘酸中。 金的主要化合物(了解) 金的原子最外层有一个s亚层电子,而次外层有18个电子(s2p6d10)。这种次外层18个电子的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失去部分电子,因此,金、银、铜在其化合物中的氧化价不仅仅只是失去1个最外层的s电子,而表现+1价,同时次外层的S、d轨道的电子也可能参与得失而表现为:+2和+3价。金的氧化价为+1价和+3价。 金虽然是化学性质极稳定的元素,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制得许多金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如金的硫化物、氧化物、氰化物、卤化物、硫氰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氨合物、烷基金和芳基金等化合物。浓氨水与氧化金或氯金酸溶液作用可制得具有爆炸性的雷酸金。 金在化合物中常呈1价或3价状态存在,与金的提炼有关的主要化合物为金的氯化物、氰化物及硫脲化合物等。 氯化物 金的氯化物有氯化亚金AuCl和三氯化金AuCl3,它们可呈固态存在,但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分解生成络合物。金粉与氯气作用生成三氯化金。三氯化金溶于水时转变为金氯酸: 2Au+3C12=2AuCl3 AuCl3+H2O=H2AuCl3O H2AuCl3O +HCl=HAuCl4+H2O 金易溶于王水中,其反应式如下: HNO3+3HCl=C12+NOCl+H2O 2Au+3C12+2HCl=2HAuCl4 氯化物(续) 金氯酸(HAuCl4·3H2O)呈黄色的针状结晶形态产出,将其加热至120℃时,转变为三氯化金。在140~150℃下将氯气通入金粉中,可获得吸水性强的黄棕色三氯化金,它易溶于水和酒精中,将其加热至150~180℃时,分解为氯化亚金和氯气,加热至200℃以上时,分解为金和氯气。 氯化亚金为非晶体柠檬黄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液或盐酸液中,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析出金,加温时,分解速度加快。 3AuCl—2Au↓+AuCl3 溶于氨液中的氯化亚金,用盐酸酸化时可析出AuNH3Cl沉淀。氯化亚金与盐酸作用生成亚氯氢金酸: AuCl+HCl=HAuCl2 存在于溶液中的金离子可用二氧化硫、亚铁盐、草酸、甲酸、对苯二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