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对稠禅师的最早记载在何处.docVIP

我国历史上对稠禅师的最早记载在何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历史上对稠禅师的最早记载在何处

我国历史上对稠禅师的最早记载在何处 ——四问马爱民先生 李苏现 《大河报》2007年11月05日A18版首席记者张志立撰文《安阳师范学院马爱民教授经考察得出结论——少林寺“二祖”名“”不名稠”》,文载:马爱民教授说:“安阳小南海石窟题记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对稠禅师的最早记载”。“题记是在稠禅师逝世的同一年刻写的,由稠禅师的弟子僧纤亲笔书写,可信程度较高。” 对此,笔者有四个疑问。 一问:题记究竟是在稠禅师逝世的同一年,还是在“至六年中”之后刻写的? 在该窟的前壁上镌刻有北齐隶书《方法师镂石班经记》题记:“大齐天保元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率诸邑人,刊此岩窟,仿像真容。至六年中,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相好斯备。”马爱民教授据此认为,是在稠禅师逝世的同一年即公元560年刻写的;笔者倒不以为然,原因很简单,根据这个题记,可以很容易的得出这样的结论:“岩窟”即小南海石窟开凿于“大齐天保元年”,而这个《方法师镂石班经记》题记是“在至六年中,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之后刻写的。 对此见解,马教授以及广大读者不知以为然乎? 二问:安阳小南海石窟稠禅师像上的文字是否比题记早? 马教授曾多次对位于安阳西南25公里处的安阳善应镇洹河北岸小南海石窟实地考察。小南海石窟现存有北齐时期开凿的三座石窟,其中以中窟遗存内容最为丰富。在中窟洞内正壁刻有稠禅师立身雕像,这也是目前在国内发现的唯一遗存的稠禅师像。 不过,前述稠禅师像上也刻有文字“比丘僧稠供养”,不知马教授研究过没有?可信程度如何? 《北齐僧贤墓志考》2009年11月13 日:“河南安阳云泉寺小南海石窟中心窟内,有北齐文宣帝高洋倍加推崇的高僧僧稠的弟子僧贤、僧纤等于天保元年(公元550年)为其造的禅师造像,时年僧稠71岁,僧贤46岁 。10年后(公元560年)僧稠圆寂,僧贤等又在师父的造像旁刻下“比丘僧贤供养,云门寺僧纤书,伏波将军彭惠通刊”的隶书题记。” 由此可见,马教授所说“该石窟题记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对稠禅师的最早记载。”是不对的,起码,稠禅师造像上的文字 “比丘僧稠供养”就比题记早,意即公元550年比公元560年早10年。 对此见解,马教授以及广大读者不知以为然乎? 三问:《僧稠丧事诏》是否比石窟题记早? 《邺下弘法 大德高僧故乡圆寂》(《河南法制报》2010年1月1日记者苑中华):“稠禅师在云门寺圆寂,享年81岁,后被葬于云门寺西北。据传稠禅师去世时满屋飘香,火化时无数白鸟在火堆上空徘徊悲鸣达两个小时,出殡时更是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无数高僧亲到云门寺垂悼。继位的废帝高殷下诏,送千僧供于云门寺以崇追福。”?《全北齐文》卷二载有《僧稠丧事诏》:“(元年)故大禅师,志力精苦,感果必然,栖心寂默,虚来实返,妙业玄风,事高缁素,运往神迁,实深嗟惘。资崇有嘉,用申凄敬。可施物五百段,送千僧供于云门,以崇追福。”?? 由此可以看出,《僧稠丧事诏》废帝高殷下的诏,这个诏书(废帝高殷元年)是在稠禅师逝世的同一年,但应早于石窟题记。 对此见解,马教授以及广大读者不知以为然乎? 四问:《诏释僧稠》是否比石窟题记早? 《全北齐文》卷二还载有《诏释僧稠》:“久闻风德,常思言遇。今敕定州,令师赴邺,教化群生,义无独善,希即荷锡,暂游承明。思欲弘宣至道,济斯苦壤。至此之日,脱须还山,当任东西,无所留絷。”?此诏颁于天保元年,和稠禅师造像上的文字一样,要比石窟题记早10年。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结论: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对稠禅师的最早记载应为《诏释僧稠》或稠禅师造像上的文字“比丘僧稠供养”。 根据历史记载,魏孝明帝三次诏令稠禅师回洛阳,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年)又诏稠禅师。如能从浩如烟海的查处这些诏书,对稠禅师的最早记载将会进一步更新,年代还将大为提前,诚如是,善莫大焉。 对此见解,马教授以及广大读者不知以为然乎? 上述论述不知是否可靠?可信程度如何?谨请赐教。 地址:河北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松宫报》编辑部 邮编:055550 电话:0319-5856729 手机邮箱:lisuxian@yeah.net 4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