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构建.docVIP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构建.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构建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构建    摘 要: 科学、客观地分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网络道德状况,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加强高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调查分析大学生上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网络行为; 网络道德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86-02       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上形形色色的网址相互交织,它在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查寻信息的最快途径,其影响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在具有开放性、实效性、交互性、虚拟性特点的网络社会里,人们可以在网上自由获取知识、阅读新闻、广交天下朋友,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言论、玩游戏、看电影等而受到现代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青睐与热捧。大学生既是最容易接受网络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网络不健康现象侵害的群体。他们极易在网络中迷失自我,出现道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是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当代大学生上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到2009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3.84亿,其中学生网民占28.8%,大学生上网率超过85%。大学生网民在看新闻、查阅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常规上网任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QQ聊天是大学生网民最主要的网聊工具之一,由于能够随时传递消息,从而也最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使用聊天室、BBS和其他网聊工具的也占一定数量。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同时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对骂现象。    从网上调查的数据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大部分学生上网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对自己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益的信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网络??一特殊媒介,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消遣,少数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甚至偏离正确方向而走向损害他人利益、危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道路。比如:个别大学生通过网络表现出的心理宣泄,迷恋网络成瘾、网络行为不良,网络价值观念比较模糊等,而使得自身的言行缺乏约束。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大学生上网呈“迷恋”倾向。大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既有网络自身的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活动被带到一个没有可见“警察”的社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在这一空间里自由流动,网络行为的匿名性,上网者可以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现实社会中方方面面的束缚。迷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聊天成瘾,浏览不良信息成瘾,看网络电影成瘾,借助网络影视播放器,可以方便、经济、不受时空限制地选择自己想看的影片。    2. “网虫”现象呈普遍趋势。互联网对个体心理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网络空间这一虚拟世界的特征,使人们的网络行为具有了虚拟实在的特征。网络对网民心理的主要影响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孤僻、冷漠、缺乏人情味等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以及对网络这一虚拟世界的依赖性、对现实世界的厌恶感等“网虫”(即只喜欢网络虚拟世界生活,而不喜欢现实的生活)。这种情况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产生重大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    3. 网络道德观念呈下滑趋势。道德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原则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全方位变革时期,主流道德一统天下的格局日益受到冲击,社会道德价值呈多维化趋势,网络上各种思潮泛滥,使得不同政治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严重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加上学校重道德理论灌输,轻道德实践,轻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辨析力、选择力和创造力,使大学生难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道德价值定位。    4. 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严重。网络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行为程度和性质从网络失德到网络违法直至犯罪。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或制造社会混乱;利用网络进行欺诈、诈骗;浏览、下载、传播黄、赌、邪信息;窃取他人商业秘密或公开兜售、抄袭他人论文等智力成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非法侵入、攻击或破坏他人信息系统等。这些现象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