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湖南民歌与花鼓戏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湖南民歌与花鼓戏关系

浅论湖南民歌与花鼓戏关系   摘要:湖南民歌手向民族声乐方向发展之前,有相当一部分受过湖南花鼓戏的专业训练。因此,通过它们的起源与发展、演唱技巧、曲式结构及情感表述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和举例分析来研究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关系。研究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关系不仅可以促进民歌的发展,也可以加深人们对花鼓戏的了解,共同带动湖南文化的发展和民歌的发展。   关键词:湖南民歌;花鼓戏;关系   中图分类号:I236.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28-03      一、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起源与发展   (一)湖南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湖南民歌属于民歌中的一个地方性的民歌,它是从民歌的发展的地域性演变而来的。   民歌的发展中,在春秋时期楚国的民歌已经十分繁荣。战国后期,诗人屈原等人,对楚国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并根据楚国民歌曲调创作新词,称为《楚辞》。《楚辞》中的不少作品,充满了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感情,热烈面富于幻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属楚国境内,民俗信鬼而好祭祀,祭祀时必有歌乐鼓舞以娱神。从屈原根据当地的民间歌曲而创作的《楚辞》中,就可知道当时民间音乐的风格,它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大胆的想象与寄托,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反映着这“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从民族抗战时期开始,湖南民歌在民歌队伍中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从《太阳出来红彤彤》《浏阳河》《送别》到《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再到《高高的树上摘槟榔》《辣妹子》《摇摇歌》……湖南民歌以一种崭新的风格色彩,成为中华大地上争相传唱,经久不衰的一枝奇葩。   (二)花鼓戏的起源与发展   湖南花鼓戏,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其中有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的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常德地区的常德花鼓戏,流行于湘北岳阳、临湘一带的岳阳花鼓戏,流行于衡阳地区的衡阳花鼓戏,流行于邵阳地区的邵阳花鼓戏,流行于湘南祁阳、零陵、东安一带的花鼓灯和流行于湘南的道县、宁远、蓝山、新田等县与调子班合流的零陵花鼓戏。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和音乐风格,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支派。   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民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民间歌舞到对子花鼓直到能够演出一整本大戏这样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光绪年以来,这种班社发展较快,仅宁乡、衡阳两县就有几十副“行箱”,艺人近200人。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过去,由于花鼓戏遭受封建迂腐势力的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 各地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据1981年统计,全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新中国湖南花鼓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二、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比较   湖南民歌与花鼓戏之间虽然从起源上看是比较相似的,但是毕竟一个是民歌,一个是戏曲,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下面将从它们的起源、曲调特征、演唱技巧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   (一)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相同点   民歌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其他类民族音乐比如戏曲音乐的基础。民间歌舞音乐大多来自于民歌,有的民歌虽经初步加工,具有某些舞蹈特点或者曲艺音乐的情节性,但仍可看到它与原来民歌的密切联系。比如湖南的花鼓戏《双川调》等。花鼓戏、花灯戏等许多戏曲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盛行起来的。   1.从它们的起源来看,花鼓戏起源于民歌,它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湖南花鼓戏曲调的发展,是采用当地山歌、民歌、哼歌为素材,发展成为几个基本曲调,应用于有简单情节的戏剧之中,后由于戏剧情节的复杂化和人物思想感情表达的要求,原始曲调变成了有各种不同节奏的、能表现各种不同情感的、分别适用于男声或女声演唱的曲牌。也就是说,花鼓戏与湖南民歌的取材是一样的,都是从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得来的。比如全国传唱的《浏阳河》就是花鼓戏《双送粮》中一则优美动听的唱段,而花鼓戏《双送粮》又是从湖南民歌中取材得来的。   2.从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曲调特征来看。湖南民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的体裁形式有劳动号子,从沉重有力到雄浑夸张,从婉转悠扬到轻松活泼,又有田歌和山歌,分为高腔、平腔、低腔、放牛山歌等等,还有小调,灯调。前者优美缠绵,后者载歌载舞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