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勘察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庆油田勘察史

长庆油田勘察史 摘要:长庆油田近五年来,油气年产当量连续以百万吨规模攀升,净增长居中国石油前列,目前,油气产量位居中国石油第二位,全国第三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PCOC)是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的地区性油田公司,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工作区域在中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勘探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公司现有24378名员工,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54人,占员工总数的15.8%,高级技术专家315人,中级技术人员1165人,博士12人,硕士150人,本科学历1967人。公司拥有资产总额390.51亿元。长庆油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及外围盆地进行石油天然气及共生、伴生资源和非油气资源的勘查、勘探开发和生产、油气集输和储运、油气产品销售等。矿产资源登记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跨越5省区,登记地域范围7个盆地,占中油股份公司总登记面积的14%,位居中国石油第二位1.区域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宁夏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西汉末年的王莽时期,史书记就有“高奴出脂水”之说。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高奴有洧水可燃”。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出脂水,即此也”。《元一统志》:“延长县南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陕西于彦彪、郑明德与德国商人汉纳根合约开采延长石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延长石油官厂。次年钻成中国陆上第一口井———延一井(井深81m)。宣统3年,当局聘请日本大冢博士绘制延长县一带的地形图及地质图。次年钻了三口井,二号井日产油150公斤。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中美合办油矿条约》。油量甚微,无重大发现。此次认真进行了地质普查,因“背斜论”的理论限制,最终得出“不可能有大量石油聚集”的结论。 1923年,中央地质调查所派王竹泉去陕北进行地质调查,他纠正了美国地质师对地层划分的错误。1931年,他又与潘忠祥等进行两年的地质普查,将调查成果发表于《地质学报》(20期),这为后来潘忠祥教授提出陆相生油理论奠定了基础。 1934年7月,在延长县内成立陕北油矿勘探处,根据王竹泉的定位,先后钻井7口,井号101于101米处遇旺油,日产1.5吨。 1935年4月,陕北红军解放延长油矿,努力恢复石油勘探。1943年,鄂尔多斯盆地内第一口高产自喷井诞生—七1井。 1946年,中国石油公司成立,将石油勘探目光拓展到了盆地南部。 总之,1907年钻出第一口井到1949年,勘探活动主要集中于陕北局部地区。 (2)现代油、气综合勘探阶段 1950年,组建陕北勘探大队,开展石油地质调查与钻探。在北起延安、延长,南至铜川、韩城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在中生界地层发现了20多个构造和40多出油苗,筛选3个重点构造提供钻探。1951年,扩大勘探范围至内蒙及贺兰山地区。1954年,在永坪、枣园见低产油流。1958年,勘探区由陕北地区转向内蒙的伊克昭盟和西部宁夏灵武、盐池一带;同时开展盆地构造和含油岩系岩相比那湖研究,寻找新的含油有利地区,在盆地西部断褶带发现三叠系和侏罗系油层,但未获工业性油流。 1958年,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内的地层层序,积极开展了盆地西缘的构造钻探,发现李庄子、马家滩油田。在盆地北部和西部也相继钻遇油砂。 1964年,结合研究认识到盆地北部找油的关键是找构造圈闭,同时重视岩性。 1965年—1970年在马家沟东滩、于家梁、李庄子积极的进行了钻井勘探。 1970年,猛攻黄土塬地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