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综合化趋势及启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综合化趋势及启示

课程综合化趋势与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主编 程光泉博士 一、课程综合化的归因分析 由总理的讲话想到的: 中国教育面临现实的危机 教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全球化进程的新挑战 (风险社会与素质教育) 科学进步的新趋势 (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知识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市场经济和民族复兴的挑战) 学生发展的需要 (融入社会与参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1900—2001年,诺贝尔科学与经济奖获得者全世界共534人,美国有230人,占43%。2002年,全世界有12人获奖,美国有8 人。 “知识爆炸” 人类知识总量在19世纪每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大约每30年翻一番,50年代第10年翻一番,70年代每5年翻一番,20世纪末每3年翻一番。 人类的发明:16世纪26项,17世纪106项,18世纪156项,19世纪540项,20世纪头50年961项,60-70年代的发明超过过去2000年的总和。 目前人类知识的半衰期:地理学16年,地质学11.8年,数学10.5年,化学8年,生物学7.2年,机械学5.2年,社会学5年,物理学4.6年,冶金学3.9年,生物医学3年,计算机技术8个月。 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新发现,比过去2000多年的总和还多。科学文献按指数增加,每隔5—6年翻一番,科学知识的年增长率到了12%左右,产生了众所周知的“知识爆炸”现象。伴随而来的是知识老化的加速,知识陈旧的周期从上个世纪初的30年缩短为10年,某些学科已缩短到4—6年。国外的调查表明,一个人在大学学习期间只能获得10%的有用知识。美国NIH(国家健康研究院)数据库中85%的数据,寿命只有5年;工程师有用知识的半衰期,也只有5年。一份纽约时报包含的信息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获得的信息。 当前学科门类己达2000多种,基础学科有500个以上主要专业,技术科学有412种专业领域,科学文献按指数增长,每隔10-15年番一番,科学知识年增长率在90年代已达到一个较高的速度。 学科综合 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总的趋势是综合。科学体系是个有机的整体。各种新兴科学、边缘科学,无不综合了传统的各类专业知识。从事于这些领域的研究工作人员,单凭过去那种单向深入的研究方法很难奏效,必须以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横向的立体研究。科技领域中的一些新发明、新发现、新突破,往往是“外行”把他的专业理论知识引到另一个领域所创造的成果,这种现象在科学上称为“知识横移”现象加剧。 由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的出现,为文理沟通创造了方法论方面的条件。“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己经势不可挡。大量地运用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建立模型等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使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由定性描述的科学转化为可量化的严密的科学。 与此同时,自然科学领域的影响面广的新发明以及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又要求社会科学的介入和干预。比如,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生态的严重失衡,呼吁道德和法律要对有关领域加以规范和限制,生态伦理学就是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新学科。 惠施的“学富五车” 一根竹简重50克,记录30个汉字 一车拉500公斤,装1万根竹简 五车拉5万根竹简,约合150万字 学富五车=半部《现代汉语词典》=200分之1张光盘 知识的新分类 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把知识划分为四类: 事实知识,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 原理知识,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 技能知识,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 人力知识,谁知道的知识(know-who) 二、国际课程结构的变化 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从课程综合的程度看,有:交叉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和经验课程等。 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看,综合课程范式大致有: 学习领域 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关性将学生原有的过于分化的学习内容统整为几个学习领域(智慧技能、动作技能) 综合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一般地说,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随学校教育层次的变化而变化。 在低年级的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所占比重应明显超出分科课程。随着年级的增高,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而分科课程所占比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