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右心导管、肺动脉造影、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陈发东.pptVIP

8-右心导管、肺动脉造影、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陈发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药物 指南推荐药物的不足 静脉注射依前列醇和腺苷会导致体循环低血压,且国内无依前列醇上市。 随着依前列醇和腺苷剂量增加,副作用明显增加。 吸入NO需要复杂的装置,浓度难以控制,国内无医用NO供应。 伊洛前列素(iloprost)的特点 伊洛前列素是一种稳定、短效的前列环素类似物,血浆半衰期约为5-25min。 雾化吸入过程中即刻产生肺血管扩张效应。 雾化吸入3-3.5h后肺血管作用消失。 在通气良好的肺泡被吸收而扩张其周围的血管,从而可改善通气/灌注比,不会无选择地扩张全部肺血管而导致通气/血流比的失衡。 使用方便,设备简单。 Schermuly et al.J Aerosol Med,2006,19(3):353-363. 伊洛前列素用于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 ERJ同期发表述评文章 吸入输送装置 德国PARI MMD=3.5μm 肺动脉造影 1929年,Forssmann 第一例心导管术 1939年,Robb GP 第一例心脏造影术 1964年,Sasahara 第一例肺动脉造影术 1. Forssmann W. 1929; 8:2085–7. 2. Robb GP, et al. Am J Roentgenol Radium Ther 1939; 41:1–17. 3. Bolt, W. Verh. dtsch. Ges Kress-Schweiz. Z. Tuberk. 1951;8:380–92. 肺动脉造影适应征 疑诊急慢性肺栓塞 疑诊肺血管炎 疑诊其他肺血管病变 肺动脉取栓术或内膜剥脱术术前评估 明确肺动脉血流灌注情况 肺动脉造影相对禁忌征 妊娠妇女 造影剂过敏 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肾功能不全 严重心衰而无法平卧患者 心内膜炎 肺动脉造影的并发症 和导管置入相关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脏破裂 和造影剂射入相关并发症 血流动力学异常 过敏反应 肾脏毒性 肺动脉造影设备 肺动脉造影体位 基本体位 正位+头位10-20° 侧位 观察左右肺动脉 左(LAO)、右(RAO)前斜位20~40°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选用其他体位 肺动脉造影导管 4~6F猪尾导管 Berman导管 肺动脉造影技术 造影部位 肺动脉造影技术 (流量 mL) 流速 mL/s 压力预设 psi Cut film DSA 主肺动脉 30-40 20-30 20-25 900 叶一级肺动脉 20-30 20 15-20 段一级肺动脉 10-15 5-10 10-15 1. Donald S. Baim, William Grossman. Grossmans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2006. 2. Edwin J. R. van Beek, Harry R. Büller.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2009. 肺动脉X线解剖 右肺动脉 序号 左肺动脉 上叶 尖段 1 尖段 上叶 后段 2 后段 前段 3 前段 中叶 内段 4 上段 舌叶 外段 5 下段 下叶 背段 6 背段 下叶 前基底段 7 前基底段 内基底段 8 内基底段 外基底段 9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10 后基底段 肺动脉造影的X线解剖 Edwin J. R. van Beek, Harry R. Büller.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2009. 肺动脉造影穿刺部位 股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前臂静脉 肺血流灌注 正常 肺动脉高压 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PE)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 肺动脉造影-CTEPH 肺动脉造影-肺血管炎 Hofmann LV et al. Am J Roentgenol. 2004;183:779-86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 * si distinguono infatti le forme precapillari caratterizzate da valori normali di PCP dalle forme post capillari in cui l’aumento della PAP è conseguenza dell’aumento della PAsn. L’IAP precapillare comprende un gruppo molto eterogeneo di condizioni patologiche all’int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