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小儿腹泻 -5884120.pptVIP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腹泻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目的 1.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腹泻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小儿腹泻的病因、表现、诊断及 治疗方法。 难点:1. 小儿腹泻的机制、表现、诊断及 治疗方法。 概述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或称腹泻病 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重者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 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1岁以内约占半数 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因素 1.消化系统特点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较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 小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 胃肠负担重,容易发生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差 ①婴儿胃内酸度低 胃排空较快 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 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 肠道免疫防御功能较差 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 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 滥用广谱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易患肠道感染。 3.人工喂养 动物乳中所含的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 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 食物和食具易受污染 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病因 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种 1.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肠道外感染 以前者为主 (1)肠道内感染: 病毒 细菌 寄生虫和真菌 以前两者多见 尤其是病毒 1)病毒: 秋冬季节80%由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 其次星状病毒 杯状病毒 诺沃克病毒 肠道病毒(包括肠道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 冠状病毒等 2)细菌:不包括法定传染病。 ①致腹泻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 分为5大组菌株: 致病性大肠杆菌 产毒性大肠杆菌 侵袭性大肠杆菌 出血性大肠杆菌 粘附-集聚性大肠杆菌 ②空肠弯曲菌: 细菌直接侵入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引起侵袭性腹泻。 某些菌株还可产生肠毒素。 ③耶尔森菌: 细菌除侵袭小肠、结肠黏膜外 还产生肠毒素 起侵袭性和分泌性腹泻 ④其他细菌: 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变形杆菌 3)真菌: 有念珠菌 曲菌 毛霉菌 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4)寄生虫: 常见有蓝氏贾弟鞭毛虫 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2)肠道外感染: 上感 肺炎 中耳炎 肾盂肾炎 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 可伴有腹泻症状 由于发热和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道功能紊乱所致 有时病原体也可同时感染肠道 (3)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 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更易发病 2.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①喂养不当:是常见原因, 多为人工喂养儿 喂养不定时 喂养量不当 突然改变食物品种 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 ②过敏性腹泻:个别婴儿对牛奶或大豆等食物过敏。 ③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 (2)气候因素: 天气骤变,腹部受凉致肠蠕动增加 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天热口渴又吃奶过多。 增加消化道的负担,易诱发腹泻。 发病机制 包括: ①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渗透性”腹泻。 ②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分泌性”腹泻。 ③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渗出性”腹泻。 ④“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 临床上的腹泻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表现 病因不同,临床特点和病程不同。 诊断应包括病情轻重的判断 可能病原的估计及病程 根据病程分为: 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 慢性腹泻:病程为2个月以上 国外学者亦有将病程持续2周以上的腹泻统称为慢性腹泻或难治性腹泻。 1.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轻型急性腹泻: 多为饮食因素 肠道外感染所致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溢奶或呕吐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4~10次,每次量不多 为黄色或黄绿色稀便或水便,杂有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可有泡沫和少量粘液。 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精神尚好,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急性腹泻: 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常急性起病。 也可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