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花椒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小的花椒树

小小的花椒树 朱守华   我的故乡是苏北靠近山东省的一个小村子,与当年的汉高祖刘邦居住地不远,也算是同乡了。由于出生于那个特殊的年代,没有品尝到那闻名全国的沛县狗肉,却与花椒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离开故乡时年龄还小,对故乡的村落和老屋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是朦朦胧胧地记得屋前有一棵小树。听父母讲,那是一棵与我当时一样瘦弱的小小的花椒树。每年春天,小小的花椒树的绿叶间会开出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给院落增添了一些些生机和春意。在那个单调乏味得难以想象的年代,小小的花椒树用它那不多的嫩叶和力所能及地结出的几粒花椒为我们家的餐桌——姑且叫做餐桌吧——增添了一点生活的滋味。   那时,朝鲜战争结束不久,为了偿还购卖军火的巨额外债和进行经济建设,国家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当时一穷二白的农业国所能换钱的主要是粮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领导者的急于求成变成了执行者的竭泽而渔,上行下效,浮夸风平地而起,打下的粮食从场院被全部拉走。人祸之后是天灾——三年自然灾害。成年间见不到一粒粮食,于是谷糠、地瓜干、地瓜秧,接着是野菜、树叶、树皮、豆秸和谷秸,以及雪下面冻土中的麦苗都成了人们果腹的食物。人们把干的豆秸谷草剪短烤焦,然后磨成粉末用水做成黑乎乎的炭饼下肚。经过几十万年进化的人类的胃,居然有如此完美的功能,能够消化肉、粮食、蔬菜、水果,也能象反刍动物那样装得下树叶、树皮、野菜、野草,还能盛装豆秸谷草的炭灰。道两旁被剥掉皮的白生生的树干顶着没有树叶的光秃秃的树冠,显得阴森可怖,更为可怖的是随时都可能见饿毙的尸体,大人把仅有的一点吃的都给了孩子,大人饿死了,孩子自然也活不下去,于是一家家的人饿死了。在那绵延数年的大饥荒里,很多成年人的生命,最后是靠吃一种叫做观音土的土而延长了一些时日,年幼的我没有被饿死真是万幸。这一方面是因为得到亲属——主要是舅舅的帮助,会烧砖(这在当时可是只有很少人才掌握的技术)的舅舅时常把他工作一整天才仅有的馍拿来给我 ;更主要的是父亲和大量的逃难者一样,克服重重困难(其中有地方政府和铁路车站人员的阻拦)来到东北。为我们家逃离大饥荒的魔掌找到了道路。   从此,苏北那个荒凉小村的一个土屋前,一个幼童站在带刺的小小花椒树旁向着遥远的东北方久久凝望,嘴里念叨着“去东北找大大吃面卷子”,憧憬着到东北用面卷子填饱肚子的幸福生活。我们那里管爸爸叫大大。所谓的面卷子就是用糠、野菜、和棒子面或高粱面做的死面馍。   1960年,母亲带着两个姐姐和我来到东北。我找到了大大,终于吃到了面卷子。那棵和我一样瘦弱,陪伴了我的幼年,给了我难得的一点滋味——虽然味道有些麻麻的——那棵小小的花椒树却留在了故乡的老屋前。小小的花椒树啊,你见证了那个年代一代人的苦难,你目睹了一个家庭的艰难 ,你安慰了一个幼童的心田。当你陪伴过的主人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那块让人贫穷的肥沃土地时,你却不得不被留在那里。如果你有思想,你是留恋、是埋怨、是失望、是期盼、仰或还是祝愿?   吃饱肚子是当时一代人的最大奢望,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巧克力,汉堡包,我们也不需要肯德基和麦当劳,我们只要有足够的面卷子填饱肚子就行——那怕制作这面卷子的原料是野菜、糠和少量的发了霉的棒子面 。   七十年代初文革期间搞忆苦思甜,用玉米面和野菜做的略带咸味的干粮,我一连吃了好几个,当时觉得挺好吃,只是没有麻麻的花椒味稍觉遗憾。   五十年过去了,如今再也不用为吃饱肚子发愁了。如果愿意,也可以吃一吃巧克力、汉堡包,也可以尝一尝肯德基和麦当劳,但是,我觉得汉堡包、麦当劳总是不如自家蒸的发面馍好吃。与其它调味品比较,我也更喜欢花椒那麻麻的滋味。   也许是由于沉积在心中的麻麻的花椒味的缘故,我可以经受酸咸苦辣各种味道,唯独对甜味最敏感。下岗失业,经商赔钱,外出打工,这不算什么——很多人也曾经这样。挣钱不多,足够吃喝;小房不大,自成一阁;虽无方向盘,但有自行车;盘中常有肉,手里白面馍;我还何求?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很多人不知道挨饿的滋味而不爱惜食物了。食堂饭店每天倒掉成桶的剩饭菜不必说,路边和垃圾箱旁随处可见丢弃的面包馒头和水果。每当看到宝贵的食物被浪费掉都会触动我内心深处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从而会想起故乡的那棵小小的花椒树。不知故乡的老屋和屋前那棵花椒树是否还在?时至今日,那棵花椒树也该有盆口粗细了。可是,常常浮现在我眼前——而且形象越来越清晰的依然是那棵陪伴过我童年的——带刺的开着白色小花的小小的花椒树。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