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舞蹈史复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中国舞蹈史复习题

2012中国舞蹈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 1、龟兹乐: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 2、白纻舞:原是三国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 3、清商乐舞: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 4、宋代队舞: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5、元代乐队:元代宴享乐舞称之为乐队,它包括《乐音王队》、《寿星队》、《礼乐队》、《说法队》,每队像宋代队舞那样包括十个小队。 6、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7、胡乐胡舞: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胡乐胡舞即指西北少数民族的乐舞。 8、建鼓舞:建即竖立的意思,建鼓就是以木柱穿挂鼓的腰部将鼓竖立起来,鼓面直立,乐人一边击鼓一边舞蹈,其名是舞蹈史学家依其形式而命名的。 9、东海黄公汉:东海黄公是汉代著名的情节舞,以歌舞表达简单的故事。东海黄公开创了中国古典戏剧的先河,舞蹈过程中的人兽相斗的武打和幻术以及特技表演可视为中国以舞说戏、依戏做舞的中国戏曲形式的开端。 10、纪功舞蹈:纪功舞蹈是反映和歌颂统治者功绩的舞蹈。 11、制礼作乐:以不同规格的示舞作为划分不同等级的标志之一,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12、文舞:文舞是歌颂历代封建帝王文德的固定程式,只是按时代、人物不同,填入大同小异的歌词内容, 13、“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也叫“角抵”、 “大角抵”、 “角抵奇戏” 14、健舞 凡舞蹈劲健矫捷、力度较强、雄健猛锐,注重脚下腾踏跳跃的舞蹈称“剑舞”。 15、“踏歌” “踏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娱性民间舞(在汉代已有记载)它不是对某一舞蹈的专称,而是古人对以脚踏地为节,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的通称。“踏歌”指的是踏地为节,联袂而舞,边舞边歌的舞蹈形式。 16、学堂歌舞:在学堂中把歌舞作为教育课程 17、阴康氏之乐:原始舞蹈中,还有祛病强身,防治疾病的舞蹈。炎黄二帝之前,流传着 《阴康氏之乐》,是专门祛除阴湿,加强血脉流畅的舞蹈 18、葛天氏之乐 葛天氏之乐是古乐名。《 HYPERLINK /view/33018.htm \t _parent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载民”的“载”字当“始”讲。这一阙似乎是歌咏祖先的由来,“玄鸟”当是一种传说。以下接着歌咏草木、五谷的生长。这首古乐总的说来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它有歌有舞,“投足”是一种舞姿,手里拿着牛尾,象征着耕作的动作。 19、礼崩乐坏:春秋战国初期,随着西周王权的崩溃,周初精心建立起来的“礼乐政治”出现了危机,致使“礼崩乐坏”的局面逐渐形成,“礼崩”是指周礼崩溃,由于礼乐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礼崩”自然要引起“乐坏”,“乐坏”是基于维护周礼立场上言指的西周雅乐被民间乐舞扰乱破坏,涌入宫廷、贵族之家,冲击着雅乐的统治地位,形成这样的关系,除“礼崩”的原因之外,与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无关系。 20、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河南中部与东部)保存了丰富的民间音乐。这一地区早期是商民族聚集区。武王伐纣灭商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建立诸侯国,以监视殷商遗民,防其作乱。但武王死后,三国勾结叛乱,周公旦率军镇压,并将该地分封于康叔(武王之弟),永久监管。因此,可以说“郑卫之音”,实际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也内含着某种团聚意识,因而使独宗于“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对其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 21、吴歌西曲: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吴歌”“西曲”是盛行于长江流域的南方歌舞,是南朝清商女乐的新作,是有歌、有曲、有舞的民间乐舞形式,在南朝宋以后特别兴盛。(反映男女爱情居多,风格大多数婉丽、悱恻、闲雅、舒曼) 22、《六大舞》是周初整理前代的《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等五个乐舞加上当朝新作《大武》组合而成。 23、《大武》分六段,含有诗、乐、舞,是一个综合的大型男子族舞,被称为武舞的代表。 24、《六小舞》舞蹈性较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