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docVIP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术后饮食、术后辨证施护等方面进行总结。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更具特色。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26-0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本病属中医的?瘕范畴。与妇女经期产后不慎摄生有密切关系,或因经期产后风冷寒邪入侵;或感受湿邪、热邪或湿热之邪,外邪与气血搏结,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日积月聚久结成?[1]。30-50岁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迄今为止,手术仍是子宫肌瘤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多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小创伤和美观的特点。我科自2009年5月-2010年4月共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患者住院天数6-7天。通过施行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项新开展的手术,患者与家属对该手术不了解,很容易对手术存在疑虑及恐惧,手术前患者较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护理人员应以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向患者介绍此手术的可靠性和开展情况,以及手术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有可能中转开腹手术,让患者对该手术有初步的认知和充分思想准备,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以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况接受手术治疗。   2、术前准备:检查心电图和胸透,排除心肺疾病,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常规备皮,特别是脐部清洁,用棉签蘸过氧化氢或软皂液泡脐部,再涂碘伏,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二 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意识变化,每小时记录,全麻未清醒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改半卧位,半卧位可减少腹部张力,便于切口愈合。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之后半流饮食再普???,以清淡低脂高热量为主,禁食奶类,肥肉,酒等肥厚食物。   (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 出血:术后出血多为瘤腔关闭不良或为结扎线脱落,钛夹脱落导致,因此,腹腔镜手术患者回病房后护士要观察脐孔和左右下腹2点处有无渗血,不能因腹壁没有切口而忽视对腹壁伤口的观察,如出现脉细速,面色苍白,肢冷,出汗等休克征象,应立即与医师联系进行处理。(2) 肩部酸痛及皮下气肿:该手术需用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若术中气腹压力过高,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可有不同程度肩部酸痛,有报道认为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2-4小时[2],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可由35%减少到21%,疼痛程度亦明显减轻,若二氧化碳气体自下软组织扩散可引起皮下血肿,一般少量可自行吸收,低流量吸氧,鼓励患者尽早活动,可加速其缓解。   三 辨证施护[3]   1、瘀热互结:下腹部包块坚硬固定,小腹疼痛拒按,经血量多,颜色紫黯夹块或块大而多,或见月经周期紊乱,经期拖延或久漏不止,面色晦暗,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舌紫黯由瘀斑或瘀点,或舌下静脉瘀紫,苔厚而干,脉沉涩或沉弦。   (1) 注意卧床休息,可遵医嘱予中药热敷下腹,每次20分钟,注意温度要适宜,不要烫伤病人。   (2) 饮食宜清热化瘀,破瘀散结,如三七、血蝎、当归等煲瘦肉。   (3) 口干不欲饮者,指导病人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马蹄芦根水等。大便干结者,指导病人进食大蕉,温开水冲蜜糖等。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4) 中药宜温服。   2、寒凝血瘀:下腹包块胀硬疼痛、冷感,得热痛减,月经延后量少或停闭,经色黯淡,身冷畏寒,带下量多色白,清稀,面色灰黯,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涩有力。   (1) 身冷畏寒者嘱病人及时添加衣服,避风寒,适寒温。   (2) 腹部冷痛甚可予艾叶、吴茱萸等中药热敷,温经止痛。   (3) 带下清稀者指导病人食健脾除湿止带之品,如苍术,薏苡仁等。   (4) 饮食宜行气活血,温经通脉,破瘀消?之品,如乌鸡炖田七汤,忌食生冷寒凉之品,如雪糕等。   (5) 保持外阴部清洁,勤换内裤及经垫。   (6) 中药宜热服。   3、气滞血瘀:月经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时崩时漏,经色黯红,常夹带瘀块或块大且多,或经行不畅,淋漓不净,伴少许腹胀痛,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舌红苔薄,舌边瘀点,脉弦细涩。   (1) 避免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2) 腹胀痛予热敷。   (3) 宜理气活血化瘀,可食佛手粥以理气止痛,鳖甲汤以活血化瘀。   (4) 中药宜温服。   4、 痰瘀互结: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