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语文审美教育缺失与复归.docVIP

医学类高职语文审美教育缺失与复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类高职语文审美教育缺失与复归

医学类高职语文审美教育缺失与复归   现行医学类高职语文教育存在诸多审美缺陷,致使学生精神生活日益边缘化。我们可选取传统文化作为审美内容、通过培养语感进行审美欣赏,还原人性重建审美原则等方式实现语文审美教育的复归,从而形塑学生的生命品格。   近年来,医学类学生人文素养缺乏、文化素质下降、医德颓落的现象严重。作为医学院校的语文工作者,我们期盼通过美学朗照之下的语文教学,来解决教育中“灵魂缺失”的弊病,防止中华民族文化灵魂的失落。   一、医学类高职语文审美教育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审美能力   医学类高职语文课开设在以初中毕业生为招收对象的五年制专业中。在目前的招生体制下,绝大多数学生是因中考落榜只得选择高职继续完成学业,因此生源素质普遍稍低,很多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阅读、习作能力低下,基本没有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二)教材以知识为本位,淡化审美建设   目前,几种版本的医学类高职语文教材,都属于建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线性结构,每一单元前都安排了一篇知识短文来统领本单元教学,课文是理解语文知识或能力的范例,训练是获得知识和培养相关能力的手段。选文中文质兼美、契合学生情感体验的文章并不多,过时或平庸之作充斥其间,即使偶有佳品美文也只不过异变为某些知识的载体,审美情感与生命体验被严重漠视。   (三)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遗失审美理想   作为审美中介的语文教师在多年体制化教育大环境的熏染下,教学模式僵化,“削足而适履”,硬套理科教学环节,再加上高职学生素质稍低,许多老师只是简单完成教学任务,不屑“对牛弹琴”。于是,把文学作品肢解为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教学比比皆是,忽视了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客观存在,剥夺了其审美的权力。更有甚者,把语文本身所承载的审美立人理想完全架空。工具化、单一化的解读使学生审美灵性钝化,省悟能力、怀疑精神失落,学会了虚伪讳饰、自欺欺人,对社会现实也缺乏审慎的思考和正确的价值趋同。   总之,医学类高职语文教育存在严重的审美缺陷,这不仅使得繁杂的知识抑制了学生鲜活旁逸的生命,更为致命的是,教育“灵魂转向”的功能被弱化,遗落了“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理想。   二、医学类高职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   要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塑人的终极目标,就必须复归到语文审美的本体上来,这是语文教育的规律。虽然高职学生基础薄弱,但已无高考压力,学习重心又转向医学专业,这其实给了语文一个自由施展的空间。为摆脱程式化教学,迎合学生潜在的审美心理预期,唤醒其对生命和美的追求,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审美内容:拜谒先哲,重视诗教   现今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很多本土知识、古典文化以及先哲们的生活经验都被无情地弃如敝屣。语文审美教育首先应重拾经典,用经史子集、十家九流这些彪炳千古、常见常新的学说来涵养学生。例如,儒家伦理精神的修身以成君子、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道家思想的自然无为、抱朴守真、道统下物的现实意义都值得我们潜心钻研。另外,重视诗教应成为陶冶灵魂、重铸审美精神的重要途径。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不仅是知识的展示,更是人类优美情感的呈现。诗人们张目人间、漱涤万物,人情物理均体察入微,吸收和创造性地集成的这些精神养料可以滋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笔者教研室的老师已经建立以讲习蒙学、小学、语文学等经典之作为内容的研究班,以期秉承古典文学之精神,致力于思想训蒙。研习班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因其扩展精神视野、丰厚生命底蕴而广受好评,其中涉及的古代名医扁鹊、华佗、葛洪、李时珍等人的言行事迹,对医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审美方法:培养语感,得意忘言   现代教育是凭借科学理性的滥觞步步演进而来的,然而中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却恰恰应该回避科学,注重主客相融的感悟与写意。中国语言文字圆融隐晦,带有很多情绪性、想象性因素。例如,司空图《诗品》中对“典雅”的描述:“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不用条分缕析地说明,你就能感到什么是“典雅”了。因此,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审美要从语感出发。   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课堂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文字、感悟作品、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好课通常如静水长流,朴实无华。其次,语文教育必须发扬传统的涵咏法、诵读法,与此同时,强调对文气的整体感受、强调意会心悟,一切的理性助读设计都应立足于语感诱生、内心启悟。如诗歌教学,不局限于对词句的解释,才能达到审美目的。在鉴赏陶渊明《饮酒》中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再呈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泪眼问花花不语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