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正调研数据 扩展使用限度
HYPERLINK /blog/2010/07/02/weight2/ \o 修正调研数据 扩展使用限度(下) 修正调研数据 扩展使用限度(下)
2010年07月02日 | HYPERLINK /blog/category/user_research/ 用户研究
如何加权——单变量比例加权
为了比较初级买家与高级买家之间对某一产品的体验差异,采用非等比随机抽样,事先增加了高级买家的抽中比例。 ?
当需要推及总体买家对这一产品的体验情况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加权,结果如下:
上表第d列 (S/P) 是用各级别买家在调研样本中占的比例除以其在总体中占的比例,其值越接近1,说明该级别买家在调研样本中的比重越合适;反之,其值越背离1,其在调研样本中的比重越不合适。
若恰巧各组的这一比值均接近1,可以近似等同总体分布,而不对调研样本进行加权。本例显然需要对调研样本进行加权。
首先要确定加权的起点在哪里?这里有三种选择:
1)以S/P的最小值(本例0.69)为起点,将其他组的S/P值都降低到这个水平,因此叫做Scale-down weighting(“水落石出”法)。其结果是将原调研样本缩小S/P最小值倍(本例0.69,原调研样本7200人,每组权重为0.69/d列相应值,加权后减至4968),放水过多,不合适
2)以S/P的最大值(如本例的8.33)为起点,将其他组的S/P值都提高到这个水平,这种策略叫做Scale-up weighting(“水高船涨”法)。其结果也就是将原来的调研样本放大S/P最大值倍(本例8.33倍,原调研样本7200人,每组权重为8.33/d列相应值,加权后会增至59976人),可见水分太大,不可取。
3)以S/P的加权平均值为起点,将大于1的S/P值调低至1而将小于1的S/P值调高至1,因此叫做Zero-sum weighting(“有增有减但总数不变”法)。加权后的样本数与原调研样本相同、还是7200(见表第f列)。可见这种方法相比之下最合理,学术界和调查业界通常都用它来加权。
?
??
比例加权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权只能调整样本各组之间的相对比例、并不会产生任何新的信息。
2)一个重要细节是如果S/P值中有小于0.5(也即P/S值或权数大于2)的,则不能靠过分灌水来解决问题。这时的对策有三个:
? 增加那些采样不足的(under-sampled)组别的case数量(上策)
? 用S/P值最小值(Scale-down的策略)来加权(最保守、浪费资源、但不犯I类错误)
? 前两者的结合,即增加部分case数然后按新的最小S/P值来加权
3)如果那些采样不足的(under-sampled)组case数量太少(一般不能少于30),需要按2)同样的原则来处理。
对于2)和3)中提到的情况,另外一种变通的方法就是重新划分组,此法省时省力。
4)经过加权的样本,能够推算总体的常规统计量,但计算误差时则不能用加权样本直接计算。
5)为了便于解释,上述例子只涉及一个变量(买家级别)的加权。实际上,研究买家除了级别,注册时长、月成交量/额等也很重要。所以需要用多个变量同时加权 (weighted by several variables simultaneously)。
(本小节以上内容参考了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博士的BLOG文章《 HYPERLINK /post.2695611.html 如何对样本进行加权?》 HYPERLINK /post.2695611.html /post.2695611.html,在此表示感谢,愿祝老师健康、笔耕不辍!)
?
总结一句话:在随机抽样的前提下,比例加权的本质就是将调研样本分布修正为等比随机抽样分布。
?
如何加权——单变量推及量加权
为什么用推及量加权:
1) 上小节提到的获取总体参数的变通方法:在总体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能够获得一个较大的样本,用来推及总体依然带有少许误差。用加权处理的调研样本推及这个大样本群体的行为和态度更为恰当,有时候需要直观的知道这个大样本群体中每种划分的组内有多少人。
2)比例加权的运算方法有些麻烦;而推及量加权的运算方法简便。
?
推及量加权的依据:
1)加权的前提与比例加权相同:修正非等比随机抽样NPPS和等比随机抽样PPS
2)两种方法等价:
比例加权:Pn%/Sn%
推及量加权:Pn/Sn=(Pn%*P)/(Sn%*S)=(Pn%/Sn%)*P/S 由于每一组case相对于比例加权都扩大了P/S倍,即每一个样本都扩大了P/S倍。绝大部分研究结果都以比例呈现,而计算比例的时候,每一个样本扩大的P/S倍没有影响,因此推及量加权适用。
?
推及量加权需要注意的事项与比例加权相似,此不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