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梭状芽孢杆菌属.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梭状芽孢杆菌属

引起食品腐败的细菌种类 从食品腐败变质的角度讲,以下几个属的细 菌应引起注意: 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需 氧,嗜冷,pH 5.0下生长 ,是典型的腐败 细菌,在肉、鱼等动物食品及蔬菜中均易 生长繁殖。 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菌, 嗜中温,营养要求较低。在动物性食品上 多见,有的能使食品变色。 芽胞杆菌属与梭状芽胞杆菌属:分布较 广泛,尤其多见于肉和鱼。嗜中温菌者 为多,是罐头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 肠杆菌科各属:除志贺氏菌属及沙门氏 菌属外,皆为常见的腐败菌。革兰氏阴 性,需氧及兼性厌氧,嗜中温杆菌。多 见于水产品等动物性食品中。 弧菌属与黄杆菌属:均为革兰氏阴性兼 性厌氧菌。主要来自海水或淡水,在低 温和5%食盐中均可生长,故在鱼类等水 产食品中多见。 嗜盐杆菌属与嗜盐球菌属:革兰氏阴性 需氧菌、嗜盐,在12%食盐甚至更高浓 度的食盐中均可生长。多见于咸鱼。 乳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杆菌,厌氧或微 需氧,在乳品中多见。 酵母 酵母一般喜欢生活在含糖量较高或含一定盐 分的食品上,可使糖浆、蜂蜜和蜜饯等食品 腐败变质,但不能利用淀粉。 大多数酵母有利用有机酸的能力,但是分解 利用蛋白质、脂肪的能力很弱,只有少数较 强。如解脂假丝酵母。 霉菌 在水分活性较低的食品中霉菌 比细菌更易引起食品的腐败。 霉菌利用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很 强。 - 如根霉属、毛霉属、曲霉 属、青霉属等霉菌既能分解蛋 白质,又能分解脂肪或糖类。 造成食品腐败变质的霉菌 以曲霉属和青霉属为主。 根霉属和毛霉属的出现 往往表示食品已经霉变。 引起各种食品腐败的优势微生物 食品中占优势的微生物能产生选择性分解食品中特定成分,从而使食品发生带 有一定特点的腐败变质。 细菌→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 酵母→高浓度糖、食盐、酒精 霉菌→粮食、蔬菜、水果 不同食品原料的pH值 二 食品基质特性 4. 食品的渗透压 ⑴不同类群微生物对渗透压的适应性 低渗溶液:菌体吸收水分膨胀,甚至破裂 高渗溶液:菌体脱水,甚至死亡。 多数微生物在低渗透压食品中能够生长,在高渗透 压食品中,各种微生物的适应情况是不一样的。 原因: 细胞膜上富含饱和脂肪酸,可以形成更强的疏水键,从而使膜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 特征: 延滞期、对数期短,进入稳定期后,迅速死亡 高温微生物造成的食品变质主要是酸败,引起糖类分解而产酸。 三 外界环境条件 ? 3.湿度 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70%,富含蛋白质 的鱼、肉、蛋、豆类制品等食品在这种 环境中存放,则很快会发黏、发霉、变 色、变味,甚至发臭。 第三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 内容提要 -、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二、食品中脂肪的分解 三、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一、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食品中蛋白质的变质主要是腐败。 化学过程: 食品蛋白质变质的主要特征: -挥发性和特异的恶臭味 -颜色变化 -组织变软、变黏 -挥发性盐基总氮上升 二、食品中脂肪的分解 食品中脂肪的变质主要是酸败。 化学过程: 油脂的自身氧化: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物→醛、酮 食品中脂肪的变质主要特征: -过氧化值上升 -酸度上升 -羰基(醛酮)反应阳性 -特有的“哈喇”味 -肉、鱼类食品脂肪的超期氧化变黄 -鱼类的“油烧”现象 三、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变质主要是发酵或酵解。 化学过程: 食品变质的主要特征: -酸度升高 -产气,稍带有甜味、醇类气味 思考题 1. 食品腐败、酸败、发酵、高温微生物、中温微生物、低温微生物、耐盐(高度、中度、低度)细菌、耐糖细菌、干性霉菌、酸性食品、非酸性食品等的概念。 2. 从那几方面鉴定食品的腐败变质? 3. 引起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变质的微生 物主要有哪些? 4. 何为食品的腐败变质?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有哪些? 5. 食品的基质条件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微生物的? 6. 水分活性值指的是什么?它在食品微生物学中有何意义? 7.简述温度对食品腐败的影响。 1 温度 ⑴ 低温条件下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 低温条件下微生物虽能生长,但并不是它们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即它们生长繁殖的速度很慢,因此,引起冷藏食品变质速度也较慢。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质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在低温下成为固体而不能履行其正常功能。 如荧光假单孢菌可产生脂肪酶和蛋白酶,但5-15℃为产脂肪酶的适温,40℃酶的活性最强;0-30℃为产蛋白酶的温度,≥40℃为蛋白酶活性温度;由此可见,该菌在冷藏食品中生长时,产生脂肪酶和蛋白酶的产量很少,而且活性也较小,故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速度很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