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绝望主妇》中威胁言语行为
浅析《绝望主妇》中威胁言语行为
摘 要:威胁言语行为是一种冲突性言语行为。根据说话人威胁意图表达的显现程度,威胁言语行为的表达模式可以分为显性表达和隐性表达。说话人还可以通过间接言语来表达威胁意图。威胁言语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言语和非言语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威胁言语是否能够成功完成交际目的不仅与说话人选择何种威胁手段密切相关,还取决于威胁言语所处的语境。
关键词: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威胁言语行为;表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72-02
一、言语行为理论
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 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该理论体现了“以言行事-说话即是做事”的语言观。奥斯汀从区分叙述句与施为句的研究入手,最终形成了言语行为三分说,即人们在说话时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美国哲学家塞尔(Jone R. Searle)批判继承了奥斯汀的研究成果,完善和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并使该理论成为一套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他认为言语行为是语言交际的最基本单位。塞尔修正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提出了言语行为分类的12个标准,进而将施事行为分为五类,分别为:断言行为、指令行为、承诺行为、表态行为和宣告行为。塞尔还在奥斯汀间接施为句的基础上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这一重要概念。言语行为理论是研究语言的哲学理论,后来被引入语言学界并成为了语用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二、威胁言语行为
威胁言语行为由于其冲突性特点在言语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却是人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笔者调查,目前国内关于问候、祈使、拒绝、承诺、道歉、抱怨等言语行为的研究较多并且著述颇丰,然而对威胁言语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这一言语行为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威胁言语行为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两个方面,说话人表达己方将要实施某种行为的意向,而这种行为对听话人一方将会产生不利影响。说话人试图以此要挟听话人按己方意愿行事或对其施加影响。
三、语???收集
《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又译《疯狂主妇》是美国ABC公司2004年推出的畅销电视剧,它以四位家庭妇女的日常生活为主线,描述了美国郊区中产阶级的生活。笔者从该剧第六季共二十三集中提取出72条具有威胁意义的台词进行整理分析。笔者之所以用影视剧台词作为研究对象,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⑴威胁常发生在冲突激烈的情境下,这种激烈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出现频率较低,且比较隐密不易察觉,因而威胁言语行为在自然语料中较难获取。⑵《绝望主妇》中,人物矛盾突出,剧中不仅有夫妻矛盾、亲子矛盾、婚外情等家庭矛盾因素,还有谋杀、枪击、绑架、敲诈等冲突更为激烈的犯罪情节出现,威胁言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日常生活。而且由于影视剧将人物之间的激烈冲突充分展露在观众面前,更易于研究者对威胁言语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⑶影视剧中所反映的人物之间的相互抵触、矛盾和斗争,必然来源于生活,而且人物之间的对话与诗歌、小说文体语言相比,更接近日常生活语言。因此,笔者认为影视剧中的威胁言语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威胁言语行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综上所述,影视剧台词为威胁言语行为研究提供了行之可效的研究途径和内容庞大的语料库。
四、威胁言语行为的表达模式
根据说话人威胁意图表达的显现程度,威胁言语行为的表达模式可以分为显性表达和隐性表达。前者指说话人明确指出己方将会实施何种危害行为。后者指说话人没有明确指出危害行为的实施者或将要实施何种危害行为,而是将威害意图隐含地表达。
(一)威胁言语行为的显性表达
说话人在话语中明确提出己方意愿,如果意愿不能达成将会实施何种危害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条件复合句,语料整理后发现,使用这一句型的威胁言语最多。条件复句结构使威胁意图表达得最为清晰明了。如:
1)Mike:Im asking you nicely to leave.If you wont,I will drag you out of this church myself.(e1)(e代表episode)
2.选择复合句,让听话人在达成说话人意愿和接受惩罚之间进行选择。使用这一句型表面上给听话人选择的权利,实际上使听话人陷入两难境地,威胁的意图却并未削弱。如:
2)Gaby:either you find my niece or I will call the cops with their drug-sniffing dogs.(e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