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租理论及其在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应用 仲伟周 博士、教授、博士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weizhou@ weizhouz@163.com 1、研究的背景 1.1、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诸多社会实践问题 (1)价格双轨制改革; (2)国有企业改革试点试点好推广难困境; (3)公营垄断产业(市场化)改革; (4)区域发展(开发); (5)政府管制下的官员腐败或不作为; (6)高校的招生试点与合并; (7)国际贸易的进口配额与管制; (8)企业(股权与债权)融资与管制等等; 1、研究的背景 1.2、经济学理论的困境 (1)我国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困境:从其研究对象、方法等都无法解释这些问题; (2)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行为研究主要集中于市场竞争下的利润创造活动:这种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内容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 (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寻租理论局限:研究对象、方法、理论体系的缺陷:他们理论或研究主要局限于较为完善的市场条件的寻租行为,而我国改革以来社会中的寻租行为确实发生在向市场转轨进程中; 1、研究的背景 1.3、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完善寻租理论以及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 (2)现实意义:对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寻租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其治理措施与建议等。 2、寻租理论综述 2.1、寻求垄断特权的寻租理论 (1)代表人物:Anderson,Rowley Tollison(1988); Buchanan(1980); Desoto(1989); Jagannathan(1987); Fung(1987); Kokord Colander(1984); Kruger(1974); Magee(1984); Posner(1975); Tollison(1979、1982); Tullock(1967、1970、1971、1974、1980、1993) (2)主要观点 a、思想渊源:Smith与Say的特权垄断思想:同行中人甚至为了娱乐或消遣也很少聚在一起,偶尔如此,他们谈话的结果不是阴谋对付公众就是筹划提高价格(Smith,1776);如果某人或阶级能够等到政府的帮助阻止他人竞争,他就取得特殊权力,而以整个社会为牺牲(Say,1803)。 2、寻租理论综述 b、寻租的定义:寻租是一种个人追求私利最大化造成社会浪费而非社会剩余的特定制度背景下的经济行为(Buchanan,1980); 个人投资既不提高也不降低社会生产力水平,但却因此活的垄断权力而提高自己的收入,这就是寻租(Tullock,1980a、1980b); 寻租就是运用稀缺资源去追求人为创造财富的费用(Tollison,1982); 寻租被定义为通过政府干预获利( Anderson,Rowley Tollison ,1988) c、寻利与寻租:前者是通过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创新而获利或者模仿创新而获利,而后者则仅依靠疏通政府建立垄断壁垒而获利(Buchanan,1980; Tollison,1982) d、寻租层次:三个层次(Buchanan,1980; Tollison,1982) 2、寻租理论综述 e、寻求垄断特权的社会成本:从Harberger Triangle (Harbergaer, 1954)到Tolluck Rectangle(Tullock,1967、1987; Posner,1975) 2、寻租理论综述 f、三个相关概念:创租指对人为租金或剩余的寻求(Fung,1987),避租是为了防止他人寻租分享自己利益的活动,租金耗散是指双方这样的内耗行为 (Tollison,1982)。 g、反寻租措施:变寻租为寻利(Koford Colander,1984),改变寻租的产生条件(Desoto,1989; Jagannathan,1987) (3)理论评价:静态的、孤立的,用总量条件代替边际条件 2、寻租理论综述 2.2、DUP理论 (1)代表人物:Bhagwati、Brecher、Hansan、Kemp、Kruger、Pitt、Magee、Sheikh、Srinivasan等。 (2)主要观点: a、DUP定义:这种(国际贸易中的关税、走私等)活动带来的收入是直接非生产性的,即这种活动产生的货币收入既不直接产生传统效用函数中的商品或劳务,也不直接产生传统效用函数中包括的中间产品或劳务(Bhagwati,1982、1987;Bhagwati,Brecher Srinivasan,1984; Bhagwati Srinivasan,1983) b、DUP活动的四个基本模型: 2、寻租理论综述 Bhagwati Hansan(1973)的走私逃避关税模型及其发展(Sheikh, 1974、198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行业标准 YY 9706.274-2022医用电气设备 第2-74部分:呼吸湿化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pdf
- 中秋博饼规则.doc VIP
- (人教2024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全册语法总复习(知识点+练习) 学生版+解析版_可搜索.pdf VIP
- 机械制图课件断面图.ppt VIP
- 《中外历史纲要(下)》填空.pdf VIP
-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复习《逻辑与思维》真题练习(选择题+主观题)(附参 .pdf VIP
- 2025年咸阳市社区工作者计划招聘412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2030中国生物可吸收输尿管支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VIP
- 保健品专卖店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年高级审计师《高级审计实务》考试题库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