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课件).pptVIP

公选课-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选课-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课件)

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第一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一、概述 (一)概念 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分类目录—化学物质类 : 1.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2.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及其化合物: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铀中毒 12.砷化氢:砷化氢中毒 13.氯气: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光气中毒 16.氨: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 20.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毒 21.硫化氢: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化合物:工业性氟病 24.氰及腈类化合物: 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羰基镍中毒 28.苯:苯中毒 29.甲苯: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二甲苯中毒 31.正已烷:正已烷中毒 32.汽油: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氯丁二烯中毒 41.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 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甲醇中毒 44.酚:酚中毒 45.五氯酚:五氯酚中毒 46.甲醛: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毒 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52.杀虫脒: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 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 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 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 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二)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来 源 (三)生产性毒物的存在状态 包括固态、液态、气态、气溶胶的形式。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10μm的固体微粒。 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气溶胶(aerosol):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四)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在生产条件下,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但是生活性中毒以消化道为主。 (五)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应遵循“三级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实行特殊管理。 2.降低毒物浓度 技术革新:尽可能采取密闭生产,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流程自动化。 通风排毒:应采用局部通风排毒系统。经通风排出的毒物,必须经净化处理后方可排出。 3.工艺、建筑布局 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也要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4.个体防护 是重要辅助措施。包括个体防护用品佩戴和作业场所必要的卫生设施。 5.职业卫生服务 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监督; 对接触人群实施健康监护; 上岗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 6.安全卫生管理 管理制度不全、规章制度执行不严、设备维修不及时及违章操作等常是造成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 应做好管理部门和作业者职业卫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