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差异及学生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格差异及学生发展

第四单元 人格观 第八章 人格差异与 学生发展 一、人格的含义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人格的理解 西方人格 personality一词,最初起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此词的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 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映,就象舞台上不同的角色所戴的面具不同,表现了一个人的外在个性(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也就是面具后面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心理学中的人格,是指个体内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具体地讲,可以这样理解人格含义: 1、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 2、人格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 3、人格是相对稳定的。 4、人格是独特的。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1、独特性和共同性 2、人格的整体性 3、稳定性和可塑性 4、社会性和生物性 一、人格结构与学生发展 人格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合体 马斯洛: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二、人格动力与学生发展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从文化社会学观点出发,提出了六种人格类型: 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和社会型。 三、人格发展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1、婴儿期(出生----1.5岁):信任与不信任 2、童年期(1.5---4岁):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 3、学龄前期(4----6岁):主动性对内疚感 4、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春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4岁):亲密对孤独 7、成年中期(25---65岁):繁殖对停滞 8、成年晚期(65----死亡):自我整合对失望 四、人格适应与学生发展 人格适应是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个人与环境和谐——形成健康人格; 个人与环境不和谐——适应障碍——人格障碍 A型人格 B型人格 C型人格 五、教师人格与学生发展 教师的健康人格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在课堂上常有的不恰当的行为问题有: 1、出难题、偏题 2、对学生发展缺乏了解 3、不公正地对待学生,体罚学生 4、情绪化,责骂学生 5、缺乏批判性,过分盲从 6、主观臆断,感情用事 一、什么是需要 1、需要是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如,食物、衣服、睡眠、劳动、交往等。这些需求反映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这是有机体的生存、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或必要性。 需要的层次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格中处于核心地位。 人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即内因 需要永远具有动力性,它不会因暂时的满足而终止。一些需要明显的带有周期性的特征,如对饮食和睡眠的需要;有些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推动人去从事新的活动。最后,活动往往本身就成为需要的一部分。 2、需要的特点 ⑴动力性(驱动性):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 ⑵对象性:人总是对一定事物的需求与追求 ⑶紧张性:需要一旦出现就会引起驱使人去行动的心理紧张 ⑷周期性:旧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 二、需要的分类 (一)根据起源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许多是本能的。 如:进食、饮水、睡 眠、运动、排泄和性的需要 生理性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需要,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人的生理性需要具有社会性,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满足这些需要的对象和方式都与动物不同。人的进食不仅受 社会性需要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了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反映了人的社会本质,是人对交往、群体生活的稳定的需求,社会性需要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 (二)根据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物品的需要,对劳动工具、文化用品、科研仪器等的需要。在物质需要中既包括生理性需要,又包括社会性需要。 精神需要是人的意识属性的表现,包括认知、审美、道德和创造的需要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需要。 在劳动中所形成的交往需要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精神需要。研究表明,交往需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条件,长期缺乏会导致个性变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主要内容 生理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如进食、饮水、睡眠、运动、排泄和性的需要。 安全需要:如人身安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