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中毒与急救第三章课件
中枢兴奋药中毒苯丙胺 毒 理 1.影响中脑边缘区欣快中枢,产生欣快体验; 2.中枢兴奋作用,使活动增加、疲劳感消失、睡眠减少; 3.刺激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 4.抑制摄食中枢,导致食欲下降; 5.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兴奋作用可使血压增高,心率加快; 6.可导致体温升高; 7.作用于瞳孔括约肌,可使瞳孔扩大; 8.滥用过量可产生幻觉和妄想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9.长期大量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损伤。如:亚甲二氧甲苯丙胺(MDMA)进入神经系统后,可形成有毒的代谢产物,导致神经末梢退行性改变。 苯丙胺类兴奋剂进入脑部速度快,并在脑组织中蓄积。一般在摄入数分钟内即可产生外周和中枢作用。在体内的清除主要通过原形排泄和生物转化两种方式。苯丙胺与甲基苯丙胺可以在服用后20分钟内在尿中出现。苯丙胺在人体的半衰期约为7~11小时 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症状?? (2)中度中毒症状 ??? (3)重度中毒症状 中枢兴奋药中毒苯丙胺 脑出血 1、口服者早期应催吐、洗胃、导泻; 2、氯化铵酸化尿液促进排泄; 3、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4、控制惊厥; 5、控制血压; 6、控制心率失常和精神紊乱。 急救处理 中枢兴奋药中毒苯丙胺 活性炭 血液灌流机 解热镇痛药中毒对乙酰氨基酚 毒 理 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属于苯胺类。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无明显的抗炎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化学名为:N-(4-羟基苯基)乙酰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略溶。 临床表现 (1)肝脏损害症状?? (2)循环系统症状 ??? (3)其他症状 解热镇痛药中毒对乙酰氨基酚 实验室检查 定期检测转氨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尿常规。治疗血药浓度5~20mg/L。 120mg/L不发生严重毒性; 300mg/L肝毒性发生率100%。 解热镇痛药中毒对乙酰氨基酚 1、口服者4小时内催吐、洗胃;10小时内,用解毒剂乙酰半胱氨酸 2、严重肝损害,用血液灌流,; 3、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大计量糖皮质激素,换血。 4、保护心肌,血液透析。 急救处理 解热镇痛药中毒对乙酰氨基酚 毒 理 1、此种制剂对咳嗽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效应。 2、大剂量服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3、有轻度的阿托品样反应和局麻作用。 又名:喷托维林、托可拉斯、维静宁。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和百日咳等。 平喘镇咳祛痰药中毒咳 必 清 小支气管 临床表现 (1)阿托品中毒样反应:中毒病 人可出现口腔粘膜干燥,躁动不 安,谵语,幻觉,皮肤潮红,干 燥无汗,双侧瞳孔扩大,心率增快等。(2)严重中毒:呈现四肢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膝反射亢进,或呈癫痫样大发作,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3)锥体外系反应:颈部强直,头颈部歪斜。(4)发生过敏反应则有皮肤瘙痒或出现鲜红色丘疹。(5)膀胱平滑肌无力发生急性尿潴留。(6)肝脏损害,大剂量喷托维林口服后,使肝脏解毒功能负荷加重,造成可逆性的肝损害。 平喘镇咳祛痰药中毒咳 必 清 1、误服过大剂量者,即用生理盐水洗胃,灌注50%硫酸镁40ml导泻。肌注呋塞米、静脉补液等。 2、选用阿托品拮抗药如溴新斯的明、地西泮等肌注。 3、一般护肝治疗。 4、如有药疹,可用抗组胺药氯苯那敏等,外用氟氢松丙酮酯软膏 5、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时,可用东莨菪碱静注,或用山莨菪碱和苯巴比妥肌注等。 急救处理 平喘镇咳祛痰药中毒咳 必 清 毒 理 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蛋白结合率低。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 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 维生素类药中毒Vc 临床表现 腹泻、泌尿道结石、高钙血症、低钠血症、贫血或溶血症状。 维生素类药中毒V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