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封建正统思.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封建正统思

第七章 封建正统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董仲舒(约前192年——前104年 河北广川人。著作《春秋繁露》 等书。 思考题 1.董仲舒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2.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是如何将诸家思想融为一体的? 3、评价董仲舒引经决狱,原心定罪的主张? 4、简述朱熹的法律思想。 5、评价丘濬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一、以三纲为核心,以君权至上为最高原则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父为阳,妻为阴。” 二、主张德主刑辅,任德不任刑 天之道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而不任刑。” “大德而小刑” 第一节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三、提倡引经决狱 《春秋繁露》:“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至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四、发展秋冬行刑的思想 第一节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1、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2、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谓乙曰:“汝是吾子。”乙怒杖甲二十。甲以乙本是其子,不胜其忿,自告县官。仲舒断之曰:“甲生乙不能养育以乞丙,于义已绝矣,虽杖甲,不应坐。” 第一节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3、甲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出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 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第一节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4、甲夫乙将船,会海风盛,船没溺流死亡, 不得葬。四月,甲母丙即嫁甲,欲皆何论?或曰, 甲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 议曰:“臣愚以为《春秋》之义,言夫人归于齐, 言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夫人无专制擅恣之行, 听从为顺,嫁之者归也。甲有尊者所嫁,无淫行之心, 非私为人妻也。明于决事,皆无罪名,不当坐。” 思考题参考答案 2.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是如何将诸家思想融为一体的? 答: (1)关于“三纲”,先秦儒法两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论述,董仲舒则从阴阳学说的角度进行论证,并上升为“三纲”理论。 (2)先秦儒法两家均主张尊君,董仲舒予以论证,君权至上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最高原则和基本特点。 思考题参考答案 (3)德主刑辅的主张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的“明德慎罚”,儒家一贯主张“省刑罚”,反对死刑的滥用,运用阴阳家理论进行论证德行的关系。 (4)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与墨子的“天志”理论都有神权法的色彩。 3、评价董仲舒引经决狱,原心定罪的主张? (1)该主张强调定罪量刑应当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动机,这与法家的“轻罪重刑”、客观归罪思想相比,有一定合理性。 思考题参考答案 (2)在汉律规定不完善,存在法律漏洞的情况下,引用统治者认可的经义原则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也是对法律的一种补充。 (3)董仲舒提倡引经决狱为儒家思想影响封建法制,找到了一种具体方式,同时促进了儒家许多法律观点的形成,为以后封建王朝法典明确表现儒家法律管带你,创造了前提。 (4)由于经典文字简约、含义深奥,又非规范性的条文,无固定的界说,直接引用决狱,势必是断章取义,造成同罪不同罚的混乱,同时为不法之吏舞文弄法、残害无辜开了方便之门,对于当时的封建法制的稳定也带来了危害。 第二节 朱熹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朱熹的法律思想 一、维护三纲五常,重视德治人治 “天理” “盖天下有万世不易之常理,又有权一时之变者。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常理也;有不得处,即是变也。然毕竟还那常理底是” 改革时弊的根本方法是改变人心。“德礼政刑”,“相为始终” “存天理,灭人欲” “气质之性” 礼德为治国根本,政刑为治国之具 第二节 朱熹的法律思想 二、“厚古薄今”的改革思想 祖宗之法,不能一味恪守,因为祖宗之法,皆是当时因事而制,时代变了,法律制度也必须有所改革。 三、轻立法,重人治 无论怎么改革,都不可能有尽善尽美之法,治国关键还在于人,特别是君主的表率感召作用更是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