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第三讲古代汉语通论之文字(一) (课件).pptVIP

通论-第三讲古代汉语通论之文字(一) (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书 章草,一说出自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 书《急就章》,一说出自东汉章帝。 今草,相传是东汉张芝(后人称为 “草 圣”)从章草加以变化而成的。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行草四种。   东汉时期,隶书既成为正规文字,日常 书写的草率隶书成为新的手写体,由此产生 了草书和行书。 返回本章目录 草书-章草 史游︱急就章 汉章帝︱章草 返回本章目录 草书-今草 王羲之-今草 于右任-今草 返回本章目录 草书-行草 毛泽东 ︱ 满江红·和郭沫若 返回本章目录 草书-狂草 张旭 ︱ 古诗四帖 返回本章目录 楷书-说明 “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这说明 楷书是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所以也称 楷书为今隶。 东汉末年,书法家钟繇(yóu)把行草笔法融入隶书中,创造了楷书,也叫真书、正书,一直沿用至今。 返回本章目录 楷书-1 颜真卿—多宝塔碑 王羲之—黄庭经 返回本章目录 楷书-2 赵孟頫 ︱ 寿春堂记 赵孟頫 ︱ 胆巴碑 返回本章目录 行书-说明 行书是为了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书 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一种字体。笔势不象草 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端正,是一种 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字体。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 的叫行草。行书相传始于汉末,流行至今。 返回本章目录 行书-1 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返回本章目录 行书-2 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参 考 书 目 许 慎《说文解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唐 兰《古文字学导论》 姜亮夫《古文字学》 高 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康 殷《古文字学新论》 康 殷《文字源流浅说》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 徐中舒《汉字古文字字形表》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胡双宝《汉字史话》 左民安《汉字例话》 陈炜湛《古文字趣谈》 林西莉《汉字王国》 经典著作 理论著作 古文字汇编 普通读物 李乐毅《汉字形体演变五百例》 詹鄞鑫《汉字说略》 * 二彩图见于《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 右图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第三讲 文字(一) 一、漢字的起源 結繩說 《周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許慎·《說文解字·序》中也提出“及神農氏結繩爲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僞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异也,初造書契。” 《虞鄭九家易》中說“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繩之多少,隨物衆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八卦 说 宋·郑樵《通志·六书略·论便从(纵)》認爲“文字便從不便衡,坎、離、坤,衡卦也,以之爲字則必從。” 倉頡造字說 《呂氏春秋·審分覽·有守》中說“奚仲作車,倉頡作書……。” 《世本》也記載了“倉頡作書。” 李斯《倉頡篇》記述了“倉頡作書,以教後詣。” 《論衡·骨相篇》記載“倉頡四目,爲黃帝史。”《淮南子·本經訓》中則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記號說 西安半坡遗址、青海省樂都縣柳灣遺址、山東省章丘縣子崖遺址 圖畫說 隨著這種記事圖畫的多次使用,這種記事圖畫就被賦予固定的意義,即形義關係固定下來,圖畫逐步具有了圖畫文字的性質,又經過漫長的歷史演進才發展成殷墟甲骨文這樣成熟的表詞文字階段。 二、漢字的性質 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是寫漢語詞的,也就是說漢字是爲漢語中的詞而造的,詞是具有音、義兩個要素的。 三、漢字形體的演變 古 文 字 今 文 字 甲骨文 金文 六国古文 秦系大篆小篆 籀文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商 | 秦 汉 | 今 甲骨文 甲骨文指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内容都是商代王室贵族在祭祀、征伐、田猎、收成、疾病、气候、出入等方面进行占卜活动的记录。 甲骨文也叫龟版文、龟甲文、甲文、甲骨刻辞、龟甲兽骨文字、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墟卜辞、卜辞、殷墟书契、殷墟文字、殷契、契文、书契等。 《殷虛文字編·3409片》 甲骨文-照片 龟 甲 兽 骨 兽 骨 返回本章目录 (三)甲骨鑽鑿 (四)甲骨占卜 (二)金文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商周铜器以钟鼎为最多,又由于钟是主要乐器,鼎是主要礼器,所以又称金文为钟鼎文。古代以祭祀为吉礼,称祭祀所用的铜器为吉金,所以又称金文为吉金文字。 金文延續的時間很長,大約上起商代後期,下訖秦、漢,較有代表性的是西周和春秋時代的,西周金文單字約3500個,可識者約十分之六七。 战国文字-总说 保 持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