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
《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经典社会调查著作
耗时三年,访谈流浪汉、外来移民、临时工、留守老人等数百人
平淡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苦难真相
被评为“当代法国社会苦难的百科全书”
版权信息
书名: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上下)
定价:138.00元
作者:[法]皮埃尔·布尔迪厄
译者:张祖建
书号:ISBN:978-7-300-23647-6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月
字数:94.4万
装帧:布面精装
类别:社会学-研究
中图法分类:C91
读者对象
社会学爱好者、社会调查学习者、法国哲学爱好者、布尔迪厄研究者
关键词
布尔迪厄、社会学、社会调查、世界的苦难、世界的贫穷、法国、知识分子、
本书特色
当代法国社会苦难的百科全书:这部著作大多数篇幅是对法国普通民众的访谈。其中包括外来移民、廉租房住户、失业工人、流浪者、失业的经理人、农民、中学生、老人、临时工、工头、街头混混,也包括那些基层的管理者、社会工作者、警察、法官等。可谓是一部当代法国社会苦难的百科全书。
了解布尔迪厄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本书是社会学及布尔迪厄晚年的代表性著作,1993年刚一面市,立即登上法国畅销书榜,并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公众对于社会不平等、种族歧视等重要社会问题的大讨论。其晚年思想,是布尔迪厄整个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场域效应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解读。
对转型中国的借鉴意义:布尔迪厄及其合作者的学术实践,饱含价值关怀和公民使命。调查中所展示的案例,所体现的道德关怀,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意义。书中不仅以访谈形式细致再现了生活史个案,揭示了当代社会普通人日常中的苦难,而且透过社会学的理解,揭示了世界的苦难背后深刻的社会与纸质根源。
编辑推荐
《世界的苦难》是布尔迪厄最知名的田野调查,与其艰深晦涩的理论阐释相比,书中更多地通过对法国普通民众的访谈呈现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苦难,从而揭示背后的政治和社会根源,而最为让人感动的是其中体现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勇气。
内容简介
《世界的苦难》是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著作。通过一个个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鲜活的生活史个案,展示了当代法国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本书是布尔迪厄将学者责任与公民使命融为一体,集中探讨弱势群体艰难处境的最著名成果。在看似平淡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苦难真相。
作者简介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年8月1日—2002年1月23日),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论批评家。1954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56年应征入伍,在阿尔及利亚服役两年。1964年回到巴黎,于1975年创办《社会科学研究行动》(Actes de la recher- 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82年成为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学术总监。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艺术的规则》《帕斯卡式的沉思》《男性统治》《区隔》等。
名人推荐
在某种意义上,与布迪厄的其他著作相比, 《世界的苦难》这部著作的重要性也许首先并不在于它所具有的理论性如何,而更在于蕴含在这种学术实践之中的价值关怀和它所产生的社会性及政治性的效果。
为什么研究社会疾苦? 当代社会有着怎样的疾苦? 疾苦的根源何在? 怎样去揭示这些社会疾苦? 所有这些方面,都源自布迪厄始终恪守的“捍卫理性的现实政治”的学术立场,凝结于布迪厄身上所体现的科学、政治和知识分子公民之使命的完美统一的伟大精神。
——中国政法大学 毕向阳
章节目录
致读者 皮埃尔·布尔迪厄
不同观点的空间
皮埃尔·布尔迪厄
水仙街 皮埃尔·布尔迪厄
居无定所 阿布戴玛莱克·萨亚德
各得其所 罗兹妮·克里斯坦
媒体的观点 巴特里克·尚巴涅
自然规律 皮埃尔·布尔迪厄
一个成功融入社会的家庭 巴特里克·尚巴涅
投资失败 加布里埃拉·巴拉兹
社区重建 加布里埃拉·巴拉兹
最后一条区别 巴特里克·尚巴涅
“一把快刀” 加布里埃拉·巴拉兹
场所效应
皮埃尔·布尔迪厄
美国:反乌托邦 洛伊克·瓦冈
“那一带” 洛伊克·瓦冈
艾巴寮的流浪汉 菲利普·布尔古瓦
国家撤离 皮埃尔·布尔迪厄
完不成的任务 皮埃尔·布尔迪厄
无诚信的制度 皮埃尔·布尔迪厄
尴尬处境与双重制约 皮埃尔·布尔迪厄、加布里埃拉·巴拉兹
“有事可做” 加布里埃拉·巴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