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用虚词选讲(4课时)教材课程.pptVIP

第三节 常用虚词选讲(4课时)教材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常用虚词选讲(4课时)教材课程.ppt

第三节 常用虚词选讲 ;;第一讲 代词“之 其 然”;2、“之”的人称代词用法 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三)结构助词之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韩非子·和氏》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中间。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传·僖公四年》 4、用在主语和介宾词组之间,起强调介宾词组的作用。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孟子·梁惠王上》 5、用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者它们的短语前,充当主语,有时也可充当分句的主语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二)“其”的指示代词用法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孟子·梁惠王上》 ;(三)“其”的副词用法 其是之谓乎?(大概,推测) 其李将军之谓也?(大概,推测)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还是,委婉) 欲加之罪,其无词乎!(难道,反问)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 (四)“其”的连词用法 1、表示假设关系,一般译为“如果”、“假使” 其然,将具敝车而行。《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一般译为“是”、“还是”。 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致斯乎?《祭十二郎文》 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韩愈《答李翊书》) ;三、然 ;(四)“然”的连词用法 1、表示转折关系 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左传·成公二年》 2、表示承接关系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庄子·外物》 (五)“然”的助词用法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形容词词尾,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柳宗元《捕蛇者说》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2、用在名词或短语之后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孟子·公孙丑下》 (六)然而 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五蠹》 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 《韩非·外储说左下》 (七)然则 ①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第二讲 连词与“ 而 则 且 虽”;①性贪而狠,党豺为虐。(马中锡《中山狼传》) ②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送东阳马生序》 ③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而”字在单句中的连接作用;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荀子·劝学》 ②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2、“而”字在复句中的连接作用;(3)表示承接关系 ;(5)表示假设关系 ;(五)复音虚词“而已”;二、则 ;(2)时间上的承接;2、表示假设关系;5、表示选择关系;三、且 ;3、用在数词之前,表约数 ;2、表示递进关系;①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邪? 《史记·李将军列传》 ②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史·郦生传》;四、虽;①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孟子·滕文公上》 ②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墨子·公输》;第三讲 介词“于 以 为 与”;(二)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方面,可视情况译为“向”、“跟”、“给”、“对”、“对于”等。 ;(三)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四)引进比较的对象。;二、以 ;(二)“以”的介词用法;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4、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三)“以”的连词用法;3、表示目的关系、结果关系;5、表示修饰关系 ;(四)“是以”、“以是”;三、为 ;(二)“为”的介词用法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或目的 ;(三)“为”的连词用法;(四)“为”的语气词用法;四、与 ;(二)“与”的介词用法;(三)“与”的连词用法;第四讲 者、 所;(3)数词+者 ①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6)短语+者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②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谋攻》;4、与其它语气词连用,用于句中或句末。 ①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人间世》 ②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