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孔子及其学说 中国哲学智慧培训资料.pptVIP

第三讲 孔子及其学说 中国哲学智慧培训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孔子及其学说 中国哲学智慧培训资料.ppt

第三讲 孔子及其学说;(三)儒家学派创始人;二、全面了解孔子;(七)见贤思齐的实践宗师; 孔子是一个学而知之的博学者。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伴随着他的一生,从十五岁发奋学习到七十岁老而著学,他所求教过的既有周天子的礼官,又有闲野村妇,既有高龄的老子,也有年少的顽童,即涉及到政治礼教,又旁及音乐文学,考察历史,他在《论语》中的许多话,已成为今天中国人经常引用的俗语了。;亲疏远近,有距离才有威严; 孔子关于“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的论述,将人世间处理事物的智慧都包括在内,正如孔子所感叹的那样:“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高尚的了!可惜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他这种以不偏不倚,不太过无不及为原则的处事法则已经成为中国人传统的人生智慧之一,为许多人的言行举止提供了指导。;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无疑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仁义旗手。他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人格修养学。他有一颗能够体察别人喜怒哀乐的平常之心,又有一副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更有一种“重生远死”的勿施态度。; 孔子是那个时代忠孝仁义的道德化身。孔子在政治上不成功的原因是由于他在道德上太纯正,他的人品不合当时邪恶的潮流。作为一个道德完美主义者,他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内在的道德依据,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种情感,即“爱人”,继而推己及人,即所谓“忠恕之道”,以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 孔子30岁左右开始办学,40多年间不间断从事教育活动,周游列国时,也随处讲学。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后一代的教育工作,因此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在孔子看来,圣人与仁者的称谓自己不敢接受,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是自己一直坚持做到的。孔子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孔子用自己毕生的教育实践告诉人们,圣贤之道,其实就在自己脚下。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1、学而知之,求知是为致用;3、有教无类,人人均可至圣;5、万世师表,做人间典范; 在孔子之前,很少有??对人的行为修养作出如此多的要求和规范,同时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政治家,孔子的磨难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孔子不得不周旋于各国的君王权贵之间。但他又不满这种政不在君在大夫的状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1、养身谨慎,行为举止有规矩;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善为五德者为仁,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信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是一个举一反三的智慧哲人,他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学习的同时,不断思考。正如他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天命难知,我命在我不在天; 我们周围有各种类型的社会人,由于自身的性格倾向,而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3、坦荡通达,天命之年仍努力;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孔子是一个身负重任的政治家,尽管其有胸怀天下的远大志向,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也是从统治阶级出发,但由于时代背景及社会条件所限,知道大一统的封建社会出现地域博大的统一政权,孔子及其学说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二看胸怀是否广大;2、杀一儆百,改变社会风气;1、坚定信念,对理想矢志不渝; 孔子把内在的正直与仁义作为君子内在所固有的品质,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即使在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的处境和条件下,孔子也特别推崇“安贫乐道”的精神。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1、奉真善美,君子一诺重千金; 孔子为人处事追求平和朴实,不标新立异。他平日严于遵循而又持之以恒的是做人的道德原则。在其认为,在我们处事和做事的过程中,不管是朋友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要推崇坦诚相见的交友法则。;2、隐而不藏,愚不可及乃智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