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地理学史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doc
中国地理学史
赵 荣
? 前言
? 概述 清代地理学的发展
一、传统地理学的发展
二、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
三、近代地理学的萌芽
? 上篇 地理著述 第一章 地理总志编纂的成就
一、《明书》、《明史稿》和《明史》中的地理总志
二、《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三、《读史方舆纪要》
四、《嘉庆重修一统志》
五、《历代地理沿革表》和《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 第二章 方志与域外地理志
一、方志
二、域外地理志
? 第三章 河渠水利专书
一、水道著作
二、水利工程专著
三、水利资料汇编
? 第四章 地理类编与论著
一、类编
二、综合地理著作举例
三、清人文集中的地理作品
四、《二十五史补编》中的清人地理篇
五、《地学杂志》中的地理论述
? 第五章 地图的编制
一、《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内府舆图》
二、《大清会典舆图》
三、《历代舆地图》
四、译编地图
? 下篇 地理思想 第六章 地理视野
一、中国地理认识
二、世界地理认识
? 第七章 地理学理论
一、地理学的体系与理论
二、人地关系论
三、其它地理学理论
? 第八章 与外国地理思想的交流和比较
一、交流
(一)中西地理思想交流
(二)中日地理思想交流
(三)对西方地理学的评判
二、比较
(一)关于地理学的性质与内容
(二)关于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三)关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关于地理学的研究目的
? 第九章 清代地理学发展综论
(一)清代地理学思想特点
(二)清代地理学发展的原因
前言
清代是中国社会形态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一方面,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地理学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极其显著的转变,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地理学愈来愈多地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对于这一时期中国地理学的研究,无论对于研究地理学史,还是探索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规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清代地理学的研究,近一个世纪以来,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索和总结。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萧一山的《清代通史》、支伟成的《清代朴学大师列传》、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等著作,都列有清代地理学的专节。30年代出版的王庸《中国地理学史》,也介绍了清代地理学成果。同时,王重民主持编写的《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则搜集了清人文集中的地理篇目。50年代以后,侯仁之、鞠继武、翟忠义、杨吾扬、刘盛佳、于希贤诸先生,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地学组,在他们撰写的地理学史专著中,也都或多或少地论及到清代地理学。此外,还有一些专门讨论清代地理学家或地理事件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对顾炎武、顾祖禹、刘献廷、魏源、徐继畲、王锡祺、张相文等地理学家,以及河源认识、地图制作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但是,将清代地理学作为一个专题,运用科学观点,对它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问津者却不多。特别是从地理学思想、方法、观点上进行分析研究的更少。
关于清代地理学研究的这一现状,与它在中国地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王成组教授在完成《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先秦至明代)增订本时,表示要尽快开展清代部分的研究著述。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王成组先生未及看到上册增订本的正式出版①,即于1987年以85岁高龄溘然长逝。他计划撰著的《中国地理学史》下册(清代),也未能形成文字,成为无法弥补的缺憾。
我在西北大学历史系读考古学专业时,对历史地理很有兴趣,后来考取王成组教授的研究生,专攻地理学史。毕业后,在讲授《中国地理学史》课程时,曾撰写了一部25万字的《中国地理学史稿》②。1988年3月我将书稿目录和部分内容寄请商务印书馆陈江先生审阅,陈先生建议我以其中的清代部分为基础,再作深入研究,写成一部专门研究清代地理学的专著,使之成为王成组教授《中国地理学史》上册的续篇,完成王成组教授撰写一套完整的《中国地理学史》的夙愿。
要在短期内完成这样一部学术著作,深感工作艰巨。1988年11月,我结识了复旦大学杨正泰先生,他当时正在复旦大学讲授《中国地理学史概要》。我们志趣相投,专业爱好相同,遂邀请他共同参加研究和撰述,他欣然同意。于是,1988年12月我正式复信商务印书馆陈江先生,表示接受《中国地理学史(清代)》(此书名为陈先生所建议)一书的撰述,同时说明我已邀请杨正泰先生合作,并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