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习题-必修三地理分章分节练习试题.doc

湘教版高中地理习题-必修三地理分章分节练习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教版高中地理习题-必修三地理分章分节练习试题.doc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范例剖析】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解析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解析】本题通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说明区域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明显这一事实。1997年下半年,以泰国金融危机为发端,一场亚洲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东盟地区,并向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在短期内,泰铢、印尼贡、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等货币大幅度贬值,也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随之急剧动荡。我国作为东盟的邻国,也是亚洲最大的国家,是金融危机的间接受害者。这件事说明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分析事物发展的时候,要对其外部环境和与之相联系的事物进行研究;同时,也说明了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本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要了解影响区域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事物发展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真正懂得概念的基本内涵。 2.分析下面两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解析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解析】本题系2001年高考广东、河南考题。本题主要考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特点和人口状况,重在考查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和计算能力。本题貌似简单,其实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量是相当大的,要求同学们具备很强的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娴熟的地理计算能力。 通过分析两图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 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 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 发达国家 22万亿美元 65% 25% 10% 发展中国家 6万亿美元 30% 35% 35% 这就不难算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第三、二、一产业的产值分别是多少,如下表所示: 第三产业产他 第二产业产值 第一产业产值 发达国家 14.3万亿美元 5.5万亿美元 2.2万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 1.8万亿美元 2.1万亿美元 2.1万亿美元 由此可以比较出: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同家的1/8(1.8:14.3);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是发展中国家的2.5倍还要强,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的产值也略高于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2001年世界人口总数约6l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6千美元,那么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共有6×61=366(千亿美元)。接着,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计算:①设发达国家共有x亿人口,已知发达国家人均27千美元,其国民生产总值应为27·x千亿美元;②已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千美元,人口为(6l-x)亿,其国民生产总值应为(61-x)×3(千亿美元);③这样,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就是:27x+(6l-x)×336(千亿美元),x≈8亿。所以,发达国家人口约为8亿,发展中国家人口约53亿,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6强。 3.读图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并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 (1)图中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 。 (2)确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域界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东部季风区具有受季风影响的 性。由于本区域纬度的差异,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其中 条件和 的变化是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4)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明显,而西北十旱和半干旱区则东、西差异明显? 【答案 【答案】东部季风区包括我国领土的最南到最北的广大东部地区,由于其南北跨纬度很广,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南北方向上的热量差异明显,以热量为基础形成了由低纬向高纬,即由南向北更替的各种自然景观,使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呈现出南北方向上的差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所处纬度大体相当,但东西方向上由沿海到内陆的距离远近差别很大,干湿程度差异特别大,因此,其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 【解析】我国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客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夏季风,在夏季风的影响下,我国降水景的分布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根据区域划分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两个迥然不同的区域。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就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而言,在东部季风区内,都明显地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这是区域内部所表现出的相似性;而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这是区域之问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关于区域内部的差异性,教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