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中医认识抑郁症的历史沿革
古代中医认识抑郁症的历史沿革
刊于《中医药学报》2010,03 :13-15
摘要: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诊断抑郁症的唯一必
备症状――心境低落(抑郁情绪)为基本线索,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梳理古代中医认
识抑郁症的脉络。结果:先秦至汉代时期的医家对抑郁现象已有了一定的观察,
但处于萌芽状态,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尚存在很大区别;魏晋至金元时期的大
部分医家主要把抑郁症归于“虚劳”病范畴,认为其病机以“五脏亏虚”为主,用
药以益气助阳药居首位; 明清时期的部分医家所描述的“忧郁” 、“解 ”和“癫病”与
抑郁症的临床特点符合,也与金元之前从“虚(劳)”认识抑郁症一脉相承,所提出
的病机理论和治法方药对指导抑郁症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抑郁症虚劳/ 中医忧郁/ 中医解/ 中医癫病/ 中医
与世界其它医学一样,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描述
能满足现代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部分干预措施和治疗方药至今仍为临床常
用。笔者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诊断抑郁症的唯一必备
症状――心境低落(抑郁情绪)为基本线索,就先秦至清代的有关经典著作,按朝
代的先后顺序对抑郁症的古代中医认识进行梳理,以其就正于同道。
1 先秦至汉代是抑郁症中医认识的萌芽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人的内心悲观、情绪低落等表现,
并有相关记载。如《楚辞·九章·惜诵》中“心郁悒余侘傺兮。”(侘傺:失意的样
子) 《左传·襄公三年》中记载了楚国子重讨伐吴国,因丧失了军队、土地和大夫,
楚国人怪罪子重,使子重内心忧恚,患“心疾”而亡的事情。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对抑郁情绪以及抑郁情绪的病因有了系统
的认识。书中记载有大量的“悲” 、“不乐” 、“忧”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与现
代的心境低落是等义的。该书对抑郁情绪的病因认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
体质原因。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提出:“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
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有才,好劳心,少力多忧,
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 。不仅提出“木形”体质是抑郁情绪的
人格基础,还提出秋冬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与现代认为抑郁症具有人格基础、
好发于秋冬季(尤其是季节性情感障碍)[1]的认识一致。第二,脏腑功能失调。
如《素问·本神》提出:“心气虚则悲”;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精气并于心则
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
并者也” 。提出了脏腑亏虚是抑郁情绪发生的内源性因素,与现代内源性抑郁症
(Endogenous Depression)的病因认识具有一定相似之处。第三,它病影响。如
《灵枢·厥病》谓:“风痹淫砾,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
泺,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
出三年死也” 。不仅提出了抑郁情绪可伴发于“风痹”病,还提出了“不出三年死”
的观点。提示其它疾病可伴发抑郁,伴发抑郁者预后不良,与现代有关继发性
抑郁的研究结果[2-4]一致。该书还认识到抑郁情绪的危害。如《灵枢· 口问》云: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与现代认为抑郁症可造成中枢神经
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认识一致。
《黄帝内经》不仅详于说理,还根据“五行相胜”理论提出了“喜胜悲” 的治
疗方法,为后世运用心理学方法治疗抑郁症奠定了基础。从同时代的《神农本
草经》看,当时还尝试了用药物干预抑郁情绪,如该书记载:“伏翼,……令人
喜乐,媚好无忧”; “合欢,……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
汉代时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脏燥” 中提及了“喜悲伤欲哭,象如
神灵所作,数欠伸”和“百合病” 中提及了“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
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
数” 。这些症状与抑郁症的症状有一定相似之处,如“喜悲伤欲哭” 、“不能食” 、
“常默然” 、“不能卧” 、“不能行”等。但从“象如神灵所作” 、“意欲食” 、“欲行” 、
“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看,这种情绪具有易变性和戏剧性,患者的
主观意志并无减退,与“分离和转换障碍(癔病)”及“癔病人格”可能有一定关系,
与抑郁症不一定有关。因为抑郁症的症状是显著而持久的(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中
都规定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 周) 。值得注意的是,张氏在《伤寒论》中提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