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蚕学).docVIP

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蚕学).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蚕学).doc

生物技术学院“蚕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基础 蚕学专业是我校2015年新设本科专业之一,是我校“船舶-海洋-蚕桑”特色中的特色专业之一。该专业面向全国二本招生,部分省市一本招生。现有首届学生18名。 该专业的建立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基础,建有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江苏省重点学科以及江苏省畜牧学重点一级学科培育点,与我校研究生培养的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一体,是我校首批同时拥有本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专业。 2.建设成效 (1)师资队伍学科覆盖全面 蚕学专业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大部分具有蚕学专业学科背景,多年从事蚕桑科学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教师队伍拥有教学与科研人员3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29人有博士学位,占87.8%;专任教师100%具有硕士学位。有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6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人。 教师队伍研究内容覆盖面广,涵盖桑树栽培育种、家蚕饲养、家蚕遗传与育种、蚕桑病虫害防控、茧丝加工、蚕桑产品综合利用、生理生化、生物技术、蚕业经济和贸易等蚕桑产业各个环节。教师成员从事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完全能满足蚕学专业本科专业的教学需要。 (2)教学实习基础条件齐全 蚕业研究所原有科研条件设施条件齐全,改造后能够充分用来进行本科生的教学。栽桑研究室和试验场能够为桑树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提供充足的场所和实习条件;养蚕和育种室能够为养蚕实习提供条件;蚕种冷库为蚕种学实习提供了便利;茧丝研究室建有小型茧丝加工车间,为茧丝学实习提供了条件。 生物技术学院同时开设有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能够满足基础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实践条件需求。 3.存在问题与困难 (1)教师队伍缺乏本科教学经验 来自蚕业研究所的教师,虽然具有从事蚕业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的经历,但没有从事过本科生教育,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经验积累。 (2)教学实习条件仍需要改善 本科生教学条件和科学研究环境有所不同,学生学术基础薄弱,同时需要的仪器设备数量较多,因此,应该在现有科研条件基础上组建蚕学专业专用的课程教学实验室。 (3)缺乏专业教材 由于一些老牌的蚕学专业培养院校退出本科教学领域,蚕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总数较少,现有培养单位已经有十多年未再组织编写新教材,现有教材内容陈旧,无法跟上目前蚕桑行业的发展形势,并且无处采购;教学课件等资料也难有较多的参考。因此,要根据当代蚕业的发展形势,编制适合于面向国际和国内蚕桑新形势的新版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料等,用于我校蚕学本科的教学。 (4)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有待进行优化调整 我们已经参照其他高校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编写了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但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发生变化,原有方案已经有所不足。因此要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调整,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制定依据 1、国家对蚕学专业的人才需求 栽桑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一项让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项目,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生丝出口第一大国。随着国家产业布局的调整,出现东桑西移局面,产业逐渐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快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江苏、浙江等老蚕区,产量逐年跌落,但作为我国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在优质蚕茧生产、蚕丝加工、丝绸贸易和产业管理等方面仍处于并将继续处于龙头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蚕丝产业生产总量并未出现明显下滑,在世界上仍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目前蚕学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相对于“九五”期间,我国有8所高校招收蚕学本科生,年毕业学生300人以上。上世纪90年代浙江农业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并入“985”、“211”高校后,由于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在这些学校招生困难,前几年已经陆续停办蚕学本科专业,目前在江、浙两省已经没有大学招收蚕学专业本科生。招收蚕学本科生的学校仅有西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学校,每年毕业学生仅不足100人,而且毕业生真正进入蚕桑行业的比例也很低。现有的人才培养状况远不能满足我国蚕桑产业发展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部分蚕桑基层部门多年招不到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人员老龄化严重;广西、云南等新建蚕区缺乏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途径,更是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人员。我国蚕桑产业对蚕学专业技术人才的总体需求日益迫切。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江苏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的高等院校,必须依靠鲜明的学校特色才能寻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