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视域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策略与方向研究——基于合肥与深圳的比较 .doc

城市视域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策略与方向研究——基于合肥与深圳的比较 .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视域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策略与方向研究——基于合肥与深圳的比较 .doc

城市视域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策略与方向研究——基于合肥与深圳的比较 (2) ( 3 (Vo1.29,No.3) 产业创新系统。苟仲文 (2006)对中国电子信息 产业的实证研究,将技术创新 、产业链创新 、产业 集聚创新、应用创新和政策创新归结为创新体系的 主要内容。 企业是牵引和实施产业创新活动的主体,弗里 曼 (1991)根据技术创新强度将产业创新划分为渐 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渐进性创新基于成熟的市 场价值结构和设计理念,沿着市场的惯性持续改进 原有技术或产品的性能 ]。突破性创新是指重大的 技术创新 ,它常常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 和工艺创新 ,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 化。而非连续创新是突破性创新的跳跃式表现,往 往带有划时代或间断性特征 。 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形成有关。当企业创新 整体不活跃、结构调整乏力,导致社会供需关系严 重失衡时,易诱发经济危机。而每次大危机后的萧 条期,都必然出现产业结构大调整,其主导力量就 是破坏性创新,组织和牵动创新活动的是较高级别 的区域或政府,通常具有席卷全球的动力或时代性 特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范围内绿 色、智能和泛在的新技术时代特征突出,科学、技 术、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 (二)“创新型进化”的自我维持:源头性技术 创新与产业升级 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基础性支撑是基础知识 产业化机制。基础知识产业化是知识的研发和生 产,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产业创新生态链的供给 源。因此可以说 ,以知识的研发和生产为目标的基 础知识产业化即是源头性技术创新,这是基于知识 源头的创新 。源头性技术创新孕育于丰富的可催 生产业转化的知识积累。这种知识积累一般诞生在 具备完善的创新体系的区域。因为以产学研平台及 多层次创新网络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供 给丰富的知识源头,区域创新网络也有利于学习效 应 、协作效应、扩散效应的综合作用,同时带来对 技术创新的深层次正向需求 ,诱发突发性技术创 新 ,推动源头性技术创新的跃升。目前我国还存在 经济发展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与知识生产者及知 识转化能力缺位的矛盾,基础知识产业化机制尚未 有效建立。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技 术创新累积效应促成新产业产生,带动产业结构转 换,推动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可以称之为 “创 新型进化”。基于这种 “创新型进化”的自我维持 特征 n ,区域产业集群创新型企业占有率 、新兴企 业对传统企业依赖程度,对于创新连接存在显著的 正向影响。与传统内生型产业集群网络不同 ,一 些发达地区电子信息集群是经济网络、社会网络与 创新网络的融合,是核心技术驱动下的高端 自主价 值链网构建过程。根据佩雷斯和苏蒂的 “时间窗 口”理论 ,发展 中国家正面临 “第二种机会窗 口”,可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激进创新机会 ,强化 自 主研发,从核心技术及设备制造等价值链高端环节 人手 -- ,发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迅速形成某些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价值链。 (三)产学研协 同创新 :激发城市产业创新空 间效应 协同创新是指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资源共享和 优势互补为前提 ,通过区域、行业或企业间协议或 组织的方式,突破创新主体间壁垒,促进创新资源 和要素有效汇聚,以提高创新效率的制度和机制变 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 ,弗里曼 、多西等学者在 国家和地区范围开展技术 、组织、制度 、管理、文 化的综合性创新研究,以推动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 新的融合。Freeman n (1991)最早从过程界定协 同创新 ,把创新网络划分为5个类型:研究型合资 企业 、Ramp;D合作协议 、技术交流协议、研究协会 、 政府资助的联合研究项 目等。Rothwell h (1994) 揭示第五代技术创新过程的核心特征 ,涵盖了创新 微观元素、中观系统 、宏观网络各部分内部和之问 的复杂 、并行、集成及弹性特征 ,反映协同创新 过程的全面性。Jadesadalugamp;Ussa—hawanitchakit n (2008)研究了 “组织 、市场 、技术”三要素协同 对创新实现的重要影响。 20世纪9O年代,中国学者展开了以产学研为重 点的多层面协同创新研究。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创 新体系内各子系统的协同;协同创新有利于多种创 新资源和多方创新主体的协调、配置和整合,有利 于缩短创新项 目转为商业现实的时间,且可降低研 发项 目风险。产学研协同创新 是产学研主体之 间开展的互惠互利的知识共享与知识价值转化活 动,是基于社会关系、信任、资源共享互补的知识 网络和社会网络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