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 皱纹盘鲍的增养殖技术.pdf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 皱纹盘鲍的增养殖技术.pdf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 皱纹盘鲍的增养殖技术

学习情境五 鲍的养殖 学习目标 v 能够通过比较掌握皱纹盘鲍、杂色鲍和九孔鲍的形 态构造和生态习性。 v 掌握皱纹盘鲍、杂色鲍和九孔鲍室内人工育苗及中 间育成的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与操作技能。 v 掌握鲍的陆上工厂化养殖的主要设施、养成方法和 技术要点。 v 能够根据不同的养殖方式选择鲍的养成海区,掌握 海上筏式养殖及其他养殖方式养成管理的主要内容 v 鲍俗称鲍鱼,为海产八珍之冠。它以味道鲜美、营 养价值高而驰名中外,又因其自然资源量低而成为 珍稀食品。鲍的足部发达,占整个软体部的40%以上, 其肉质细嫩可口,营养丰富。鲍除鲜食外,又可冷 冻、制成干制品或加工成各类风味独特的罐头。鲍 壳又称“石决明”,是有名的中药材。 v 鲍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全世界鲍的现存种有70种以 上,其中重要的经济种类有10多种。在我国北方仅 皱纹盘鲍1种,是重要的经济贝类;南方有6种,其 中杂色鲍和九孔鲍是重要的经济种类,九孔鲍是杂 色鲍的一个亚种,它是台湾、广东、福建等省养殖 的主要种类之一。 第一节鲍的生物学特性 v分类地位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前鳃亚纲 原始腹足目 鲍科 鲍属 v杂色鲍 贝壳呈耳形。壳面的左侧有一列突 起,突起约20余个,前面的7-9个有开口,其 余皆闭塞。壳表多呈绿褐色,生长纹细密。 生长纹与放射肋交错使壳面呈布纹状。贝壳 内面银白色,具珍珠光泽。壳口大,外唇薄, 内唇向内形成片状遮缘。无庵,足发达。最 大壳长可达10cm。 一、形态特点 1、外部形态 头部:位于身体的前端,发达。在头部背面 具头触角1对,在头触角的外侧基部各有一 粗的眼柄,眼柄顶端各生有一黑色的眼。头 的腹面,有发达可活动的吻,吻的中央,有 一纵裂的开口,即为口。 v足:位于腹面,由于适应匍匐爬行与吸 附的生活方式非常发达,宽大而扁平, 几乎与壳口相等,分上足、下足。腹足 的附着力很强,壳长15cm的鲍,一旦充 分附着岩石后,需用200Kg左右力方可拔 掉,所以能在大风大浪中生存。 v内脏团:呈一大块状,末端呈角椎状螺 旋。 v外套膜:不发达。 v贝壳:低矮,具3层螺层,螺旋部很小,而体螺层 极大,几乎占贝壳的全部。 v 自第二层中部开始到体螺层边缘,具一列距离均匀、 由小渐大、从右开始沿着壳左缘螺旋式排列的突起。 v 这列突起,在靠近体螺层边缘有几个开口与外界相 通,称为壳孔或呼水孔。在生活时,外套触手就从 这些开孔处伸出。壳孔是排泄、生殖与呼吸的孔道。 v 壳表面为褐色或暗红色,生长纹明显。壳内面异常 亮洁,具美丽的珍珠光艳色泽。壳内面中央有一卵 圆形的右侧壳肌痕,在左前侧有一狭小的左侧壳肌 痕, v 壳口卵圆形,无厣。 v2、内部构造 v消化系统:具嗉囊及胃盲囊(晶杆囊)。 v呼吸系统:鳃1对。 v循环系统:心脏具1个心室,2个心耳, 位于围心腔中。 v排泄系统:肾脏1对。 v生殖系统:呈牛角状,位于身体右侧, 包盖于内脏的表面。 二、生态习性 v1、地理分布 v在世界上自然分布区域主要为日本 本州东北沿岸和朝鲜半岛沿岸。 v在我国,自然分布于辽宁沿海向南 直至江苏连云港附近。山东、辽宁 产量较多,其中山东的威海、长岛, 辽宁的金县、长山岛产量最多。 2、生活习性 v(1)栖息环境 v一般生活在海底岩礁间,从低潮线以下至水 深15米左右的浅海区,以水深2-6米内最多; v栖息区海水清澈、潮流通畅、海藻繁茂。 v(2)生活方式 v鲍,营匍匐生活,属于“夜行性”动物, 昼伏夜出。通常白天匍匐于岩礁间或隐蔽 处,不食不动,而到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