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维变形量测资讯系统及量测精度之研究-研究发展处.DOC

三维变形量测资讯系统及量测精度之研究-研究发展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维变形量测资讯系统及量测精度之研究-研究发展处

邑菖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與技術學院 計畫編號:德研(營建)10421 計畫類別:(  民國年月 日起至民國 年月日 合作廠商:邑菖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計畫主持人:李文貴副教授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附件: █結案報告一式二份:6頁 █計畫執行相關圖片與說明 中 華 民 國 105年 7 月 26 日 三維變形量測資訊系統及量測精度之研究 研究摘要: 三維變形量測方法可量測得測點之絕對變形量,本研究將此方法應用於某公路邊坡之安全監測,藉由實際案例之現場測量並與傾度管等其他監測儀器成果互相比較,檢驗此三維變形量測方法之成效及其精度。自由測站法之監測成果顯示,所監測點位之三維中誤差值介於±1.~1.9mm間。經由持續兩年之監測顯示,三維變形量測方法之監測結果與傾度管之結果相當一致,本區邊坡受豪大雨及季節性降雨之影響甚鉅,潛在滑動面之移動方向與順向坡地層之傾向一致,且與地層中頁岩材料浸水弱化有關。但地表位移方向,受地表逕流沖刷影響、並不全然與層面傾向一致。 : 三維變形量測、自由測站法、傾度管、邊坡穩定。前言 二、 文獻回顧 三、 研究動機與目的 四、 儀器設站於車道旁之O、R兩點,詳細觀測方向線如圖所示,所要監測點位之位置在西行線車道後方邊坡,共佈設10個監測點作為前視點,上半部5個點(SM1~SM5)及下半部5個點(SM6~SM10),後視參考點8個(SL1~SL8),測站與邊坡點位距離約在65~127m間。其觀測方法如圖4,設站於O點依序觀測後視點SL1~SL8共計8個後視點,再前視邊坡SM1~SM10共10個前視點,並於R測站點設置反射稜鏡,以供O測站點之全測站觀測,合計單站共觀測19個點,每個點均觀測水平角、天頂距、距離、座標及正倒鏡觀測;觀測完測站O點後,又以同樣方法於R點設站觀測含測站O點及前後視點合計共19點,然後於內業進行自由測站法計算,並平差得平面座標及高程值,合併可得監測點之三維座標及三維點位中誤差。 圖 雙測站O點、R點及測量點位分布圖[3] 應用三維量測方法對邊坡進行兩年監測後得到SM1~SM10共10個點的三維變形成果,其累積最終變形量如表1,由表中可見SM1點三維變形量最大,三維位移量總共達到70.7mm,其位移量測成果見圖5左側為平面位移變形圖,右圖為垂直向位移變形圖,是10個點中位移最大的點位,而SM1~SM5因為位於坡面上方受雨水沖刷影響較大,因此普遍上比下方點位SM6~SM10移動量要大,平面位移而言位移方向均朝南邊及西邊方向移動,由及均為負值可為證。 表1 三維變形量測之最終點位位移量(單位:mm) SM1 SM2 SM3 SM4 SM5 SM6 SM7 SM8 SM9 SM10 -36.9 -26.2 -30.9 -20.3 -14.9 -10.7 -7.3 -11.5 -15.3 -4.9 -18.4 -13.7 -10.2 -5.5 -3.6 -5.1 -4.8 -6.1 -2.8 -2.9 -57.4 -13.4 -18.5 -8.8 -7.2 -2.1 -1.8 0.7 -1.5 -0.9 70.7 32.5 37.4 22.8 16.9 12.0 8.9 13.0 15.6 5.8 六、結論 根據為期兩年之某快速道路邊坡安全監測成果,可獲致以下結論: 1、三維變形量測技術以全測站經緯儀及反射覘標,利用自由測站法原理測量各點之絕對變位量,由於不須定心只須定平,並於觀測後能迅速將監測結果導入所設計程式展現變位情形,經實際測試,證實能快速掌握整體邊坡之滑動趨勢,適合應用於大規模崩坍地之安全監測。 2、本案例比較傾度管孔口處之位移量與三維測點之位移量,發現兩者之整體變化趨勢大致相同。位於擋土排樁頂部之兩者觀測結果差距很小,而位於坡面上之兩者觀測結果差距較大,研判可能係淺層坡面土壤受降雨沖刷之影響,使三維測點之變位量高於傾度管。 3、經過兩年之持續監測,發現本區邊坡之穩定性與季節性降雨有非常密切之關係,符合本區砂頁岩互層順向坡之滑動機制。 4、自由測站法分析所得各測點之點位三維中誤差,其中誤差值可達到±1.~1.9mm之間。 參考文獻 1. Steindorfer, A., “Short Term Prediction of Rock Mass Behavior in Tunneling by Advanced Analysis of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Data, ” Ph.D. Thesis, Technical University Graz, Austria (1998). 2. 彭嚴儒,「隧道通過地質界面之三維變形與力學行為探討」,博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台北(2005)。 3. 李文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