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法国.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后一课法国

最后一课 (法国)都德 时代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小弗郎士心路历程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 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 身为法语教师的韩麦尔先生即将永远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的学生,离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 * 短篇小说 上页 下页 返回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1、把握情节 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 (提示:根据地点和时间变化) 1、“我”上学路上的见闻和 心理活动。(1—6) 2、我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的情景。(7—23) 3、下课时韩麦尔先生悲壮、 不屈的精神。(24-29) 发展 开端 高潮和结局 课文 情节 上学路上 上课前 上课中 宣布散学 以小弗郎士所 见所闻为线索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本文着重写了哪两个人物形象? 线索人物 2、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 平日上课 气氛 学生 老师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上课前,(学生们)开课桌啦啊,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最后一课 小结:对课堂气氛的描写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用对比手法,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老舍 《 猫城记》 在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相互的关系是多么重大! 上学的 路上 看到教室里的气氛 知道是最后一课 上最后一课时 怕骂、贪玩 吃惊、诧异 难过、懊悔 悲伤、愤怒 (幼稚) (成熟) 小 弗 郎 士 啊,那些坏家伙…… 对敌人的憎恨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对祖国语言的热 爱、眷念 可怜的人! 对老师的理解和尊敬 我多么懊悔! 正在觉醒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 热爱祖国语言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 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对敌人的憎恨 和讽刺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 忘不了! 热爱祖国 贪玩不爱学习 怕老师 幼稚不懂事 热爱法语; 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热爱祖国。 总结: 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 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 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感。 归纳: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拓展延伸: 走进韩麦尔先生: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来写这样一个人物的?请结合文本内容来谈一谈。 A B C D 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是那么热爱祖国的语言,想把自己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今后却不能够了 韩麦尔先生虽然对这服务、生活了40年的校园、家园无比依恋和热爱,现在却不得不离开 语言品读 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为什么在上最后一课时穿戴呢? 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示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重视”;更“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 ?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a.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的统治和封锁; b.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