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自由精神.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白自由精神

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摘要: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伟大之不仅仅在于它留给后人的珍贵的诗歌创作,还在于在他的自由精神。由于受诸子百家的影响,李白的思想构成十分复杂,但是自由精神却是其中最耀眼的部分。通过本文笔者将对李白自由精神的构成元素,以及李白自由精神的源起进行讨论。 关键词:李白 自由精神 发展 唐诗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在唐朝逐渐走向了顶峰,而在盛唐诗坛文化中最富代表性的诗人,当数李白。李白以其狂傲豪放的气度,以其无拘束的情怀,完美的展示了唐文化中的自由开放的元素。关于李白的自由精神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理解,不少学者也就此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那究竟李白的自由精神有哪些构成的元素,以及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位流芳百世的自由主义者呢?笔者将分别进行探讨。 第一章:李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篇 李白生活的时代背景 人的性格形成,和他的身世、经历、学问相关,李白的复杂人生促进他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相反,人的性格也推进着人的生活轨迹,决定着他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结局。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 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朝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二)李白的主导思想及发展 要说李白和他的诗歌,首先不得不说他的经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咸纪人。我想这些大家都知道,但鲜少有人知道李白的出生地。他的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李白便出生在那里,那末碎叶在哪里呢?其实,遂也就是今日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和图托克马克附近,也许因为李白从小接触番邦文化的关系,他自小就有“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胸怀大志,并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自许。“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然而我们也要知道,李白后来是做管了,本以为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但翰林这样一个有名无实的文职官位又怎能纳的下李白的雄才大略呢?是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李白离开了,只因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不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坚信,所以他离开了。 但是,平淡的生活并未磨平他的棱角和壮志,即使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伤,但仍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奔涌的豪情。 安使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麟幕府,以为又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诗句。而当永王军队被灭后,李白也受牵连而入狱,后流放夜廊途中遇赦,从此便无甚作为,但人老心不老的李白直到六十一岁仍请求从军入幕。李白的一生一波三折,但它却是一位积极的不受拘束,自由的浪漫主义大师,他不但接受了儒家思想要“济苍生”,”安社稷”,追求功名,又融入了道家思想,不屑富贵,粪土王侯。所以如此矛盾的思想,造就了李白的诗歌,也造就了他苦难的一生。 :李白的政治抱负及失意篇 游侠诗歌中的自由精神 李白一生的思想极其复杂,其中以节义为本的人格崇拜,对自由平等观念的赞赏,对报国精神的认同等为主体的游侠精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深深地影响了李白的性格与心理,并且对李白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其诗歌成为盛唐诗歌典范和盛唐气象表现载体的重要原因,集中体现了盛唐气象。 据专家研究,李白平时是佩剑的。儒生是坐而论道的,是学院派的,而侠则是要做事的,实践品格的,要君臣一体,要报国立功。这正是中古社会的士人理想。儒生、仙翁与侠客,是李白的三种主要身份,也是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