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2张PPT).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2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2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 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 相关史事 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 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物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 相关史事 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采用了多种通讯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悬灯为号,遇到天气恶劣视野不良时,则用吹喇叭、敲锣鼓的方式。整个船队的进退、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进行。 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相关史事 明《武备志》载郑和航海图局部 明代罗盘 刘家港 刘家港 占 城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南亚国家 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 科泽科德 榜葛剌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 暹 罗 今泰国 今越南中南部 今斯里兰卡 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 (书P70) 看邮票猜一猜,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 条件 方式:分组讨论 A、技术; B、人员;C、物品 技术:1、造船技术;2、航海技术; 3、指南针的运用。 人员:1、水手;2、军队;3、使臣 物品:1、粮食;2、淡水;3、瓷器、丝绸、茶叶、金银货币等等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迦马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首次2.7万多人 1000到1500人 160人 船数 大船62艘 连小船共有200多艘 17艘 4艘 船只 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长24.5米 宽6米 到达 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 美洲 绕过好望角 到达印度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比较结果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船只最大 范围最广 设备先进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和平的使者 贸易的伙伴 殖民者 掠夺者 规模大,货物多 装载物品: 物品用途: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范,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 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郑和下西洋 倭寇侵扰 明朝前期 明朝中、后期 被动 主动 和平 交往 武力 冲突 国力强盛 国势衰落 明朝外交关系特点:由主动和平交往到被动武力冲突,反映了国势的变化,同时也体现出大航海时代东西方的不同命运。 二、拒绝海洋:“冲突篇”——戚继光抗倭 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有一种圆形中间带孔的饼,叫光饼,也叫继光饼。 戚继光作战时,士兵们都用绳子将带孔的饼串起来背在身上,饿了就拿饼吃,不停下来休息,往往出其不意地消灭敌人。后来,老百姓家家烙制这种饼,送给戚家军,支援他们的抗倭斗争。 戚继光抗倭 二、拒绝海洋:“冲突篇” 什么是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明朝倭寇铠甲 (现藏于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 明中期统治腐败,海防松弛,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卒也只剩4/10。” ——《明史·朱纨传》 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中国历史· 七下》 为什么倭患愈演愈烈? 二、拒绝海洋:“冲突篇” 明中期统治腐败,海防松弛,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卒也只剩4/10。” ——《明史·朱纨传》 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中国历史· 七下》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二、拒绝海洋:“冲突篇” ——戚继光抗倭 明代绘画《抗倭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明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我方牺牲陈四等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 福建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