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docVIP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红 梅[注]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 (1)典故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2)重点意象:梅花 意象内涵 诗(词)句 赏析 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陈亮《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这首诗通过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寄托自己爱国思想。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诗作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隐者高士的象征 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作者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 清冷淡雅的美人 张雨《中吕·喜春来》:“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曲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显得鲜明耀眼。“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脸上装饰的红点,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增添了梅花的美艳。 传递情感与祝福 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折梅寄友,是自许,亦以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判断正误) (1)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解析:并非要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这一点从后面“寒心未肯随春态”一句中可以看出。 (2)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3)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她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 (4)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5)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解析:诗人引述典故目的不在此,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重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6)本诗的突出特点是熔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红梅的独特品格,正是诗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1)文化常识 ①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饮酒须持器。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从《礼记·礼运》中“污尊而抔饮”,到成语中的“觥筹交错”,直至江湖豪杰“以瓢沽酒”或“大碗筛酒”,从书圣王羲之借“曲水流觞”饮酒,诗仙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到苏轼“一尊还酹江月”,范仲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再到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诗词中的“尊”“觥”“杯”“盏”等等,皆是饮酒器具。只不过,时代不同而饮者有别,上古之人临池用手掬捧而饮,草莽英雄瓢舀碗盛豪饮,文人雅士持杯把盏酌饮。 ②白玉堂:喻朝廷。此外诗人们还常用“庙堂”“北辰(北极星)”代指朝廷,如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典故 ①陶令篱边色: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又“秋菊有佳色”。 ②罗含宅里香:《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罗含(292—372),字君章,号富和,东晋衡阳郡耒阳县(今衡阳市耒阳市)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山水散文的创作先驱。有“湘中琳琅、江左之秀”之称,是湖南第一个哲学家,所著《更生论》是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和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湘中记》三卷是第一部关于湖南地理的著作。 (判断正误) (1)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再加上客观描述。菊中有我,我中有菊。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 解析:“客观描述”错,诗中除首联外,其他几联对菊的描述很是抽象,比如颔联以“陶渊明”“罗含”的典故抽象说明菊花的颜色和香味。 (2)诗的前两句通过淡紫的花心、嫩黄的花瓣,鲜明而和谐的色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