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巴尔.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赫拉巴尔

电影中的 20世纪世界文学 第五讲:文学与影像如何用黑色幽默消解 历史的不幸 ——以捷克电影《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为例 值得隆重推荐的捷克牛作赫拉巴尔 1994or1994年的北大,俺偶然在肮脏的床板上读到“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全书…… ”(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博胡米儿·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1914-1997),生在混乱的奥匈帝国末期布尔诺附近的一个小镇。士兵老爸人间蒸发,酿酒继父拉扯他获得了查理大学的法学博士,但顶着博士学位的他却过着匪夷所思的蓝领生涯(钢铁厂工人、废品回收站打包工、库房管理员、舞台布景工……),有长达20年时间在布拉格贫民窟和茨冈人(吉普赛人)厮混在一起。1960年代好不容易混入了国家的文学体制之内,“布拉格之春”就发生了,持不同政见的他被剥夺了一切工作和发表的机会,和一群猫一起隐居在林中小屋中。晚年孤身一人安享巨大的国际声誉,在他经常喝酒的“黄金老虎”酒吧接见过各国总统和政要。将近84岁的时候,因为试图给窗外的鸽子喂食从医院五楼坠楼身亡。 主要作品:《底层的珍珠》、《巴比代尔们》、《严密监视下的列车》、《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过于喧嚣的孤独》……97年捷克出的《赫拉巴尔文集》有19卷。有10部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多部作品被改编成了戏剧。与哈谢克、恰佩克、米兰·昆德拉、伊凡·克里玛并称“捷克五大牛作”。 关于《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 小说写于他被剥落了发表权期间的1971年,长期在民间以手抄本的形式传阅,1989年才得以出版。赫拉巴尔自称这部小说是在一种很high的状态下如同着了魔一般以18天的神速写成,且一字未改。 小说以二战前-1938年《慕尼黑协定》-1939年沦为德国保护国-二战结束-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政体的早期为时代背景,以一个小个子侍应生的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他大半辈子的荒唐遭遇,展现了普通人的普通愿念和坚持(“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在历史的翻云覆雨手之下显得如何啼笑皆非。(可以《活着》对照阅读) 语言能力高度发达的中欧底层民众带给赫拉巴尔旺盛的非书面语器官和滔滔不绝的文字喷泻能力,全书采用民间说书体,在叙述中常常取消引号,大量用省略号代替句号,超长的句子展现出无穷的俚语活力,异常活泛的市井生活让人在真实和荒诞之间穿梭不止,叙述和想像的快感和恰如其分的冷峭修辞均令人兴奋不已; 赫拉巴尔所有作品的一个关键词:巴比代尔(Pábitel),他自己发明的词,用来指称那类善于通过富于幻想、夸张、幽默的狂喷在卑微的生活中找到快乐的人,令人生厌的现实经过他们的狂喷往往染上了寓言、神话和传说的色彩,成为不幸生活的一个补偿性维度。他笔下的很多主人公都属于这种“巴比代尔”。大致可以译为“捷克侃爷”,可以北京侃爷比较。 电影《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 导演伊利·曼佐(Jirí Menzel,1938-)是捷克的国宝级导演和演员,捷克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赫拉巴尔的超级粉丝。从一开始拍片就立志要尽可能多地将赫拉巴尔的小说搬上银幕。1968年,年仅30岁的他因改编赫拉巴尔的《严密监视的列车》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69年,同是改编自赫拉巴尔的《线上云雀》在捷克遭禁,21年后(1990年)重见天日之时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2007年,伊利·曼佐砸锅卖铁买来版权的《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又在柏林电影节获得费比锡国际影评人协会 大奖。此外,伊利·曼佐还改编了另外3部赫拉巴尔的小说; 电影改变了小说的叙述方式,把线性叙述改为现实场景和回忆场景交替,其中现实场景采用平实的叙述手法,回忆场景则极尽花哨、搞怪之能事,把小说中语言的狂喷改造成了由轻快的剪辑构成的狂喷。在一些日常细节上,强化了生活的尴尬和荒诞。 观影时思考的问题 电影中的现实/回忆交错叙事和原著里的线性叙事相比效果有何不同? 体会各种的非常规影像手段(比如对默片的戏仿、动画的嵌入等等)对表达原著的“捷克侃爷”精神有何帮助。 联系主人公天真、简单的人格特点,想想哪些段落或场景让你感觉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历史漩涡和人性漩涡中的荒诞、一个命途多舛的小型民族在20世纪历史上的荒诞与凄凉? 为什么这部小说要叫《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 如果看过《好兵帅克》和伊凡·克里玛的《布拉格精神》的话,想想赫拉巴尔和伊利·曼佐是怎样继承了捷克民族身上的“帅克气质”和“布拉格精神”。 * *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