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笑赚10万“机器人手拉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每年笑赚10万“机器人手拉车”

每年笑赚10万“机器人手拉车”   在烈日和暴雨下拉黄包车的祥子至今仍让人们不能忘怀。祥子是穷苦人的代表,拉黄包车是穷苦人赖以谋生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祥子已随历史一同走远,但现如今各大城市中又有了无数个祥子的身影,如今的黄包车已不单单是交通工具,它已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坐黄包车的人,大多是游客或者外国朋友,他们都把它当成一种新鲜有趣的事物。满大街的黄包车或许你早已见怪不怪了,不过会让你觉得匪夷所思的是,拉黄包车的不再是“祥子”,而是机器人!这个恐怕你还没有见过……      创意独特   下岗工人要让机器人拉车       “机器人黄包车”的发明者叫唐永钦,湖南湘潭人,今年44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事机械设计和检修工作。令人没想到的是,2000年1月由于企业改制,唐永钦失业了,这让上有老、下有小的唐永钦颇为忧???。这时,远在浙江温州的表哥打来电话说,自己工作的电动玩具厂急需一名机械工程师,问唐永钦愿不愿去。“只要能赚钱养家,就算天边我也去。”唐永钦立刻收拾行装,赶赴温州。他万万没有想到,这趟温州之行竟然让他发现了一个百年不遇的商机!   这家电动玩具厂主要生产儿童用小型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表哥告诉他:“别小看这些小玩意,可赚钱呢,出厂价不过几百元,到了大商场可以卖到上千元。”“这么贵,有人买吗?”“买的人多着呢,你想啊,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全是小皇帝、小公主,只要他们一开口,家长就得乖乖掏钱。”对于这一点,已为人父的唐永钦深有同感,只要儿子想买什么,即使他和妻子不给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也会争着、抢着买。总之,孩子的钱最好赚!   2001年5月1日,工厂放假,表哥带唐永钦到横店影视基地玩,刚进大门,就有两个穿着破马夹、带着破帽子、拉着黄包车的人凑过来,热情地问:“老板,坐车吗?”“这就是旧社会的黄包车吗?”唐永钦好奇地问,“对,完全模仿民国时期的样子做的,别的地方没有,坐着可舒服了,不信您试试?”唐永钦立刻来了兴致,“那你们是怎么收费啊?”“一刻钟5元钱,包全程100元,兼导游。”“全程就不用了,先坐半个小时感受一下吧。”唐永钦拉着表哥,分乘两辆车就出发了。别说,这黄包车设计还真科学,除了路面有些颠簸外,基本上还是很舒服的。唐永钦兴奋不已,忍不住和车夫攀谈起来:“您可真会做生意,这一天下来不少赚钱吧?”车夫憨憨一笑:“一天能赚100元钱,还过得去,就是太累了。没办法,谁让咱没文化呢,只能靠体力赚钱。”   晚上,唐永钦躺在床上不禁想起白天那个车夫。现代人都追求新鲜、刺激,坐黄包车就是图个新鲜、好奇、好玩,从这一点来说,拉黄包车真是个绝妙的好生意。表哥却说:“好是好,就是太辛苦了,车夫又不是机器人,每天这样大强度的体力劳动,迟早会累倒的。”“机器人?”唐永钦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前两天电视上说日本发明了一种会除草的机器人,我们也可以发明一种会拉黄包车的机器人啊?”“别做梦了,那可是高科技,你能行吗?”表哥立刻泼了一盆冷水,“行不行,试过才知道。”唐永钦坚定地回答。   第二天,唐永钦就跑到图书馆,借了一大堆关于机器人的书仔细研究起来。唐永钦对机械颇有天份,平时就喜欢琢磨,经常搞些小发明。这一次,他决心来个惊世骇俗的大动作。      苦心钻研   机器人手拉车火爆上市      唐永钦专门租了个房子作为实验室,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第一辆机器人手拉车终于问世了。首次试车的那一天,邻居、同事来了好多人,唐永钦兴冲冲地坐上去,拉动操纵杆,喊了声“开始”,机器人果然像人一样迈开步子,向前走去,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唐永钦高兴极了,又喊了声“左转弯”,这回机器人可没听话,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唐永钦急了,使劲一扳操纵杆,没想到竟连人带车翻倒在地,胳膊和腿都摔破了。人们的欢呼声一下子变成了嘲笑声。“早就说他是白日做梦,又不是科学家,研究什么机器人,简直痴心妄想。”“就是,忙了2年多,就做出这么个东西,真是浪费时间。”“幸亏咱们没坐,一不小心还不得出人命啊”……   人们的议论像针一样深深刺痛着唐永钦的心,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又重新开始了研究。在解决转弯问题方面,他巧妙地借鉴了儿童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的转弯原理,经过上百次的实验,一辆操作更简单、更灵活、更安全的机器人手拉车终于研制成功了。该设备以蓄电池为能源,最高时速达3公里,充一次电可以连续行走3个小时以上,行程可达到10公里,倒车时可以平稳退到指定点,能实现左右灵活地拐40度的弯,还能爬10度左右的陡坡,方向、速度随意控制,驾御性能好,安全性能佳。   2005年国庆节,唐永钦将他的机器人手拉车开到当地一个公园门口,好奇的人们立刻围了上来,“这是什么啊?”“我们能试试吗?”“这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