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调整课件(共25张PPT).ppt

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调整课件(共25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调整课件(共25张PPT)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 * ——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P50-51 *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课程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等国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原 因 一 ①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 ②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 ③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④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四个变化(调整) 二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二、福利国家 三、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四、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德)。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本、法国)(注意:经济计划≠计划经济,指导≠指令)。 (3)扩大政府的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美国)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手 段 1 实 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 影 响: 3 ①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②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1)医治二战创伤;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物质基础); ◆二、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 原 因 1 目 的: 2 (4)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地位上升。 直接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 内容:涉及医保、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服务 ◆二、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 实 质 3 内 容 4 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二战后:普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英国最早建立福利国家; 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 过 程 5 八十年代:缩小规模。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2.7% 18.4% 13.7% 20.6% 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 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 《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 瑞典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将人的一生全包下来。 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 孩子年满16周岁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 年满16周岁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深造可获得学习津贴。 病人所享受的病假补助,相当于工资的75%~100%,医疗费用大部分由国家负担。 瑞典没有贫民区,外国移民与瑞典人享受同等社会福利待遇。 令人赞叹的瑞典!!! 瑞典仍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90%以上的企业都是私有制。 但在瑞典马克思主义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执政党总部至今仍挂着马克思的肖像。 为了防止两极分化瑞典的企业和个人上缴的税款要高于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一度被列入西方国家之最。 在分配领域,瑞典要比其他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公平。 令人赞叹的瑞典!!! 福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再分配达到社会公平。 没有了这样的分配社会就不会有公平,发展就不可能持续。 有什么样的福利水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这样的政策目标。 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 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 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 为什么他们不愿立刻找工作? 社会福利制度下依然存在贫富悬殊 据美国统计局调查报告,美国社会顶层的20%高收入者的收入在1993年占美国国民总收入的48.9%,到199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9.2%。而居于底层的20%工人的总收入比重一直没有改变,依然是3.6%。 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