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2018-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ppt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2018-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2018-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瀛台,地处北京南海中,三面临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将光绪帝幽禁在这里,后来光绪帝死于此。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囚禁光绪的瀛台 杨锐 刘光第 林旭 谭嗣同 杨深秀 康广仁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1865.3.10~1898.9.28 湖南长沙浏阳人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 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 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 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 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②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没有自 己的军队。 客观上 主观上 教 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走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失败原因: ④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  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  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  步的意义。 ③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  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结构 背景—— 政治:甲午战争中国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经济: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洋务运动) 思想:康有为早期宣传维新思想 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康、梁) 戊戌变法 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失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性质——一场自下而上的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 想解放运动。 实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戊 戌 变 法 学习与探究 学习测评 1.康有为等“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德国强占胶州湾 2.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林则徐、魏源         B.李鸿章、左宗棠  C.康有为、梁启超        D.孙中山、黄兴 3.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  A.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  C.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4.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 答:客观上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   主观上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没有自己的军队,其结果注定要失败。 C C A 史海拾贝 康有为“问话”总理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5.填空题。 ①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                 。 ②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有                 。 ③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                  。 ④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直接原因是                      。 ⑤戊戌变法发生于     年,又称           。 ⑥戊戌六君子是                     。 ⑦戊戌变法的性质是                   。 ⑧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强学会 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8 百日维新 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   梁启超:1895年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随后编辑《中外纪闻》并任强学会书记员。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1898年3月参与发起组织保国会,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发生后逃亡日本。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回国,纠集立宪派、保皇党人组成进步党,反对二次革命,拥护袁世凯,出任司法总长。1915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蔡锷联合反袁。后又附于段祺瑞,出任段政府财政总长。五四运动时期他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鼓吹孔孟之道。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戊戌变法 第二学习主题 第2课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课堂小结 第二学习主题 第6课 戊戌变法 组卷网 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事?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