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公课教案.doc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组:余晓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美景,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鉴赏写情抒情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领悟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1.在读感的基础上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借景抒情的手法。
2.通过品读语言,尤其是精彩语段4—5段的赏析,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
1.体会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复杂的感情。
2.分析总结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多种方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2.自主鉴赏法 学生鉴赏自己喜欢的语言,教师作引导点拨,学习鉴赏散文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品味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语设计
中国内地具有广泛知名度的男女二人音乐组合凤凰传奇凭着其狂野的歌声征服了广大歌迷,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有一首歌曲一改往日高亢激昂的声调,有点儿小清新的味道,这首歌曲就是?(《荷塘月色》)荷美,月也美,但“荷塘月色”更美。其实,最先表现“荷塘月色”意境之美的并不是凤凰传奇的歌声,而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再次走进“荷塘月色”的美景,感受作者欣赏美景的心情吧!(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情感脉络。
单元提示和本文的文题已经告诉我们《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形散神聚)那么,写景抒情散文的“神”通常是什么?(明确:情感)对于本文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表现了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表现了赏景的喜悦心情,你怎么看呢?我们不应该主观臆断,而应该通过阅读和感知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抓住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尤其是一些直抒胸臆的句子,分析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伴随作者的心情变化,我们发现作者的行踪也是不断变化的,那么作者的行踪是怎样的呢?
1.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尽量“把自己放进去”朗读,读出感情,记住在朗读《荷塘月色》的时候,你就是朱自清。
明确:
⑴这几天心里的颇不宁静。
⑵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⑶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⑷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⑸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⑹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心情结构:
不宁静
(淡淡的忧愁)
出家门
失宁静 观四周 走小路 求宁静
观荷塘
(淡淡的喜悦)
得宁静
通过初步的阅读感知,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文中既有不宁静的淡淡哀愁,又有求得片刻宁静的淡淡喜悦。不过哀愁也好,喜悦也罢,感情的起伏变化一定不是没有来由的,文章的开篇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最后作者心情依然没有归于宁静,那么作者心里为什么不宁静呢?你能不能透过文中的某些信息及对作者的相关信息看出一些端倪呢?
明确:本文是作者1927年7月写于北京清华园。 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也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我们知道作为爱国知识分子,民主战士的朱自清一直在为民族的前途呐喊斗争,“五四”以后,革命斗争深入?,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心里自然颇不宁静了。
不宁静的心人人都可能有,时时都可能出现。有了这样的心情,就有可能去到一个清静的所在,享受一个人的孤独,寻找一个人所能得到的一时的自由空间。又是怎样的一个所在让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呢?
从古至今,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情结,在现实中找不到安慰或出路的时候,他们往往喜欢到大自然中寻找灵魂的出口,心灵的栖息地,而“日日走过的荷塘”就是当时作者获得片刻宁静的心灵栖息地。
空间结构:出家门——走小路——观荷塘——观四周——回家门
2、学生代表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美景。
生活中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么带给作者片刻宁静的“日日走过的荷塘”是怎样的呢?那里有风景吗?朱自清先生曾经很自信地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