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教师版】.docVIP

《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教师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作者与作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 字词正音 闾( lǘ )里 遁(dùn) 庵居(ān) 谪(zhé)居 矍(jué)然 著(zhuó)帽 奴婢(bì) 岐(qí)亭 挟( xié)二矢(shǐ) 勋(xūn)阀(fá) 垢污 (gòu) 傥(tǎng)见之与 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仰慕 )?????(2)闾里之侠皆宗之?(尊奉) (3)稍壮(逐渐)?????????????????? (4)折节读书?(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5)欲以此驰骋当世??(施展抱负)??? (6)然终不遇?(礼遇、赏识) (7)晚乃遁于光、黄间?(隐居 )?(8)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 (13)问余所以至此者(……的原因)???(14)环堵萧然(屋内空荡) (15)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和孩子) (?自己感到满足) 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写作者路过岐亭时,碰见方山子。他乡遇故知,两相惊讶。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第3—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诵读并翻译课文第3—5段,解释句中加点词。 (1)余既耸然异之(意动,认为……奇特) ? (2)使酒好剑(放纵) (3)独念方山子少时(私下想着) (4)前十有九年(通“又”)?????????? (5)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使……跟从、带领) (6)游西山(游猎)????????????????? (7)方山子怒马独出(奋起、奋发) (8)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通“现”,显露) (9)自谓一世豪士( 认为 ) (10)使从事于其间(假使) (从事政事)?????????? ? (11)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同) (12)独来穷山中(偏偏)(荒僻、边远)  ????? (13)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 (14)方山子傥见之欤(或许,可能) 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补叙)方山子祖上勋阀和家产富足。 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对方山子之赞美。 第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文言知识总结及拓展延伸 一、通假字 1. 往往阳狂垢污:通“___”,____________ 2. 前十有九年:通“____”,____________ 3. 犹见于眉间:通“____”,____________ 1. 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 2. 前十有九年: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3. 犹见于眉间:通“现”,显现 二、古今异义 1.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______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