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非辨析之 学而篇三.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是非辨析之 学而篇三.doc

《论语》是非辨析之 学而篇三 【原文】『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夸张宣传的仁爱很少是真正的仁爱。” 【评析】仁是儒家学说的一个核心内容,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仁爱,正如前面所说,它是只强调单方面的“爱”和“孝顺”,因而是不全面的,不公正的。所以我们应该提倡新的仁爱观,就是对所有人的关爱,而不只是一味强调子女对长辈的爱和孝顺,更不能强调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爱和顺从。 即便是孔子当初的仁,他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标准,就是不能巧言令色,不能过度夸张,仁应该是朴实无华的,实实在在。遗憾的是儒家的仁的思想在流传的过程中,严重背离了孔子的初衷,被歪曲成了虚伪和毒害人性的东西,这其中最典型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应该是“二十四孝图”。 我第一次知道有“二十四孝图”是读了鲁迅批判二十四孝图的文章“二十四孝图”,他在文章中说: “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专门去翻阅了相关资料,看看“二十四孝”图究竟讲了哪些故事,因为据说农村的样板村华西村专门建了一个“二十四孝亭”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为我粗粗地看了一下,觉得这二十四个故事中绝大多数都是有问题的,不可学的,在今天应该当着垃圾抛弃的。下面我就简单分析一下“二十四孝”的问题所在。 一, 孝感动天。有个孝子被后母等多次谋害,没有被害死,儿子知道了,还是一样孝顺后母,于是感动了天。这等于是鼓励那样恶劣的父母,不可取。 二, 亲尝汤药。有个皇帝非常孝顺母亲,在母亲生病时服侍母亲,每次都亲自尝过汤药后才让母亲吃。虽然有点虚伪,因为皇帝的母亲不知道有多少人去服侍,根本毋须皇帝去尝药,所以表演性质高于实际需要。当然,作为子女能够长期为生病的父母端茶倒水,还是值得提倡的,基本可学。 三, 齿指痛心。家里来客人了,母亲不知所措,就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在山里的儿子感觉到自己的手指痛了,就跑回家招待客人。毫无科学性的谎言,不可取。 四, 百里负米。在饥荒的日子里,儿子自己吃野菜,把从百里之外搞到的米拿回家给母亲吃。可学。 五, 芦衣顺母。后母虐待孩子,冬天让孩子穿芦絮衣服,被父亲发现,父亲要休掉后母,孩子为后母求情。后母,孩子,父亲三者采取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不可取。 六, 鹿乳奉亲。有个人披着鹿皮混进鹿群里挤鹿奶回家供奉母亲。有一天猎人要射鹿,他跑出来劝阻猎人射鹿,以免他以后无法挤鹿奶供奉母亲。这是对他人不合理的要求,不可取。 七, 戏彩娱亲。有个七十岁的老人,还学小孩戏耍,讨父母欢心。这样的孝顺实在虚伪之极。不可学。 八, 卖身葬父。父亲死了,将自己卖身为奴,来安葬父亲。这是对人格尊严的亵渎,也反应了社会的冷酷。不可取。 九, 刻木事亲。有个人母亲去世了,他为母亲刻了一个木像供奉在家里,每遇到事情,都来向木像禀报之后才决定。他的妻子对此有不同看法,他居然将妻子休掉了。不可学。 十, 行佣供母。有个人通过当佣人养活母亲。这个可学。 十一, 怀橘遣亲。有个小孩去人家做客,临走时偷拿了人家招待客人的橘子,结果在出门时橘子掉下来被发现,于是他解释说,是因为母亲喜欢吃橘子,所以偷偷拿回去给母亲吃。严格来说,这是在以孝顺为名进行偷窃,不可取。 十二, 埋儿奉母。有一对夫妻与母亲共同生活,很贫穷,又生了个孩子,担心因此不能为母亲提供足够的生活费用,决定把孩子活埋以节约费用。结果就在活埋孩子的时候,挖到了金块,于是孩子不用活埋了,又可以继续奉养母亲。这哪里是在宣扬什么孝顺?简直是在宣扬犯罪啊! 十三, 扇枕温衾。一个九岁丧母的孩子,不但得不到足够的家庭温暖,还要夏天为睡觉的父亲扇扇子,冬天为睡觉的父亲暖被子,也就是自己先去把被子睡热了,再让父亲睡进去。如此坦然接受孝顺的父亲还有良知吗? 十四, 拾葚异器。有个穷人家的孩子,与母亲靠桑果维持生活,孩子为了孝顺母亲,将采摘的桑果根据颜色不同分放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