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离子化原子化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doc

等离子体离子化原子化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离子体离子化原子化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

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等离子体离子化/原子化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 提名单位 教育部 项目简介: 离子化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质谱离子化方法的进步曾大大推动了生物大分子分析的发展。探索新的离子化方法,进而设计性能更加优异的分析仪器,是分析化学研究追求的科学目标之一。 该项目聚焦于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化研究,探讨了低温原子化行为,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多组分同时分析方法,并通过技术转化将方法学基础研究的成果用于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创新。 主要发现点为: 1、提出低温等离子体离子化方法:该项目深入研究了有机分子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中的反应特性和化学键的活化方式,探索了待测分子的分子离子峰和碎片峰的裂解规律,提出了一种新型质谱离子源并命名其为“DBDI”。利用该离子源原位和微损的特点,发展了常压离子源质谱成像方法,并将该离子源用于食品安全现场快速分析。该方法提出后,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同行学者在评述敞开式质谱离子源发展时,都将DBDI作为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型和重要的敞开式离子源予以介绍。多个国际著名实验室如德国Franzke、加拿大的Sturgeon等随后也开展了DBDI离子化方法研究。在基础研究的系列论文发表后,对该项成果进行了技术转化,目前DBDI离子源已经由仪器厂家生产,与此配套的“移动式现场检测质谱仪”也已产品化。 2、提出等离子体质谱生物大分子分析的研究方向:采用金属稳定同位素与纳米探针作为标记物,通过在等离子体中标记探针的离子化,成功实现了质谱多组分免疫分析和核酸多组分绝对定量。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标记免疫分析的新方向,已成为一种同行广泛认可的方法。多位著名分析化学专家在他们撰写的综述中使用了“首先”、“率先”等词汇介绍该工作,一些实验室也紧随其后开展了研究,如德国Jakubowski、加拿大Tanner课题组等。参考这一标记策略,加拿大学者研制了新一代流式细胞仪,由美国Fluidigm公司生产且已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3、该项目还研究了纳米团簇等离子体增强发光现象,利用酶促和等离子体增强荧光特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建立了阵列传感器识别复杂样品的方法。基于低温等离子体中原子与离子的玻尔茨曼分布特征以及温度调控机制,深入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中多种元素的原子化行为,建立了高灵敏度元素形态分析的方法,成功设计了元素形态分析仪,促进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仪器更新换代。该仪器由仪器厂家产业化,销售量已达数百台。在此基础上,第一完成人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制订了我国海产品砷的食品安全标准促进了我国形态分析相关食品安全强制标准的出台。 8篇代表性论文SCI 他人正面引用1012次,2篇论文进入ESI化学学术领域全球高被引论文。第一完成人在项目完成期间被聘为分析化学领域重要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ACS) 副主编以及Luminescence (Wiley)期刊主编,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项目完成期间第二完成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第三完成人的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项目部分成果获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客观评价: 该项目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认可和正面引用评价。8篇代表作SCI他人引用1012次,引文分布于Chem. Rev.、Chem. Soc. Rev.、Anal. Chem.等期刊。部分代表性评价如下: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学者Ferna?ndez在Chem. Rev. 中评述近年来敞开式质谱离子源的发展,将该成果作为一个独立章节予以介绍,并引用完成人的工作说明DBDI名称的由来,同时还引用了该成果的LTP探针质谱成像、LTP探针-ICP-MS薄层深度分析等工作。(Chem. Rev. 2013, 113, 2269?2308)。 The initial description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DBDs) for the ioniz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received the name DBDI232 (Table 1). …….233 在他综述中详细介绍了DBDI离子源的特点,并指出“The initial description of DBDs for the ioniz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received the name DBDI158”(注:文献158是该成果发表的第一篇DBDI论文)。(Anal. Chem. 2011, 83, 4508–4538) The initial description of DBDs for the ioniz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received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