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 放30年的变化 任静波.pptVIP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革开 放30年的变化 任静波

盛世有华装 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最细微的体现应该是这近三十年内服装的变迁。 50——6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有这样的顺口溜:“日本产尿素,做成飘飘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是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装饰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设、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中山装、人民装、军服是他们的首选。 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中山装 中山装外形上呈方形,宽窄适中,领口以下等距排列五粒圆形钮扣,顺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左右共四个口袋均衡对称,形成含蓄、庄重而平衡的风格 。 60年代 人人爱“武装” 无论大人小孩,几乎人人都有一套红卫兵装。鲜艳夺目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人人都湮没在黑、深蓝、军装黄和白色的服装之中。 70年代:一个大变革的年代 “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这一年代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期,文革的结束,使人们对美的天然热爱和追求迅速苏醒,所以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 人们都爱绿军装 70年代初,化纤面料问世,服装面料的品种,花色变得十分丰富,许多人开始摆脱老三色、老三样服装,追求新的服装式样。人们除了在裁缝店加工服装外,还喜欢购买成衣,图其方便、省事。这种转变是服装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国服装业的振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 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绝对会引起围观。 1987年4月,北京的春天虽然时有寒意,但爱美的姑娘们还是迫不及待地穿上了健美裤、宽松套裙等流行的春装。 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90年代又盛行夹克衫及其编译的休闲衫。连衣裙又此出现,之后蝙蝠衫、健美裤、高跟鞋、牛仔裤、吊带裙、迷你裙、婚纱等。T恤衫、牛仔裤、运动鞋、旅游鞋则成为男女共宠的时尚。 1994年哈日族一股崇尚日本明星的风潮从台湾省吹到了内地,在1970年代后出生的人中风行开来。他们出门玩滑板,穿HIP-HOP的衣裳,扎花里胡哨的头巾,他们穿着松糕鞋和有短流苏的裙子。 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在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唐装。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 无季节时装)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也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民以食为天 不论什么年代,老百姓生活中都少不了“吃”这个重要内容。30年来,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的变化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当下,人们面对品类繁多的美食常苦于选择 “吃点啥”。然而,30年前,中国人还处于“没啥可吃”的状态,“吃饱饭”成为那时人们的终极理想。 改革开放前的状况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很多东西都得凭票购买,肉、禽、蛋等副食品不能充足供应,老百姓也顾不上什么口感、营养,只要能吃饱就行。老百姓家里一年大半时间吃的是青菜腌成的咸菜。菜谱基本是常年不变,餐桌上一般只有一两个菜,肉、鱼、鸡、鸭、蛋等荤菜和水果极为少见。 计划经济时代 粮食和食用油是按计划定量供应的,各种票证多达几十种:买米面要粮票(包括面包饼干、大饼油条各种点心),买食用油要油票每人每月只有250克。肉要肉票、蛋要蛋票且每人每月的定量好像只有500克。甚至牛奶都是奢侈品,并且具备一定条件每户才能订1—2瓶:比如家庭中有婴幼儿、有年老体弱者,要不就是达到一定级别的干部家庭,才能订上牛奶。 30年前的农村,没有任何副业,乡亲们只有靠天吃饭,而“天公”又常常不遂人愿,一日三餐吃的是玉米面、高粱面做的贴饼子、窝窝头儿、尜尜儿汤……没有几种像样的蔬菜,大家都就着自家淹制的咸菜。当然,咸菜也比不上现在的好吃,是用盐煮成咸水淹的,有谁舍得放大料、花椒、十三香呢? 80年代,一位老人在街边卖起了现制的零食爆米花 那时的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