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了解《史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教师以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张仲景和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二者的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知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讲授新课 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造纸术的发明二、张仲景和华佗 三、历史巨著《史记》四、道教和佛教 一、造纸术的发明 教师:请同学们看幻灯片并结合课本P67第一段思考: 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用什么作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学生:甲骨、青铜器、竹简、帛。 学生:笨重、价格昂贵、不方便 合作探究: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在哪里发现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本P68“相关史事”找到记住回答。 学生:西汉时期,西安灞桥、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发现。 教师: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在此基础上,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呢?改进后的造纸术有哪些优点?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68第一自然段回答) 学生: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优点: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也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教师:纸的普遍使用,使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教师展示: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教师请学生给同学们读一下。 教师: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汉和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龙亭侯。所以,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多媒体展示: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 教师补充: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具有世界意义。 合作探究: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具有世界意义! 学生:造纸术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传播载体的巨大飞跃,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历史与现实:(学生思考) 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意义: 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②节约资源。 教师补充: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节约用纸、爱惜书籍,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二、张仲景和华佗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69“相关史事”,了解坐堂医生张仲景的事迹。并回答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有哪些? 学生: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教师补充:医圣张仲景,他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曾有无数医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探索,留下近千种专著,形成独特的伤寒学派,自唐宋以来,其影响远及国外。虽然张仲景早已故去,但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于他的恩泽。 多媒体展示:神医华佗 教师:东汉末年另一位名医是华佗。请同学们看课本P69“相关史事”以及第三自然段归纳:华佗在医学上的贡献有哪些? 学生: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壮举。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教师补充:华佗的故事:相传有一次,华佗外出治病,碰见一个人的肚子疼得非常厉害,经过诊断,华佗确定他的脾烂了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