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末戏曲散出选本中《浣纱记》
明末戏曲散出选本中《浣纱记》
摘 要:明末戏曲散出选本中的《浣纱记》对原本的关目、曲辞和科白均有改编。生旦的爱情故事被突出,西施的性格更加鲜明生动。选家对原本进行了通俗化、形象化的改编,使之适合舞台演出,并为清代《缀白裘》中成熟折子戏《浣纱记》的出现做了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明末戏曲;散出选本;《浣纱记》;戏曲艺术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
明代中后期戏曲散出选本大量出现并走向成熟。“万历年间是戏曲散出选本的繁盛阶段。现可查知者有33种,如果连同虽暂定在明未、亦有可能为万历年间的,有四、五十种之多,几乎占现知全部散出选本的一半。”①这些戏曲散出选本往往将戏曲的精华展现给读者,所谓“语语琼琚,字字瑶琨,譬则天庭宝树,一枝一干,皆奇珍异宝之菁华也。”(《乐府玉树英#8226;乐府玉树引》)《浣纱记》作为昆山腔登上戏曲音乐宝座的奠基石也被许多散出选本收录。选家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对作品的场次、曲辞和科白进行改编,将《浣纱记》中情节、曲辞俱佳的场次展现给读者和观众。
梁辰鱼的《浣纱记》自问世以来,风靡剧场,好评如潮。“梨园弟子喜歌之”(《渔矶漫钞#8226;昆曲》)“吴阎白面游冶儿,争唱梁郎雪艳词。”(《静志居诗话》卷十四梁辰鱼)但人们对它也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明人徐复祚的《曲论》说:“《浣纱记》无论其关目散缓,无骨无筋,全无收摄。”今人郑振铎也认为“以范蠡、西施为中心人物,惟串插他事过多,头绪纷繁,叙述时有不能一气贯串之处,描写也过嫌匆促。其擅胜处只是排场热闹,曲调铿锵而已。像范蠡、西施那么重要的人物,也未能将其活泼的个性表现出来。”②
全本《浣纱记》叙事的重点是吴越的兴衰,主要人物西施的形象并不突出。据统计,西施出场14出,主场9出;范蠡出场22出,主场16出;夫差出场16出,主场11出;伯?出场16出,主场10出;勾践出场15出,主场12出;伍子胥出场13出,主场9出;文种出场15出,主场3出。从《浣纱记》的题目来看,西施应该是第一主角,但她出场和主场的次数比夫差、伯?和勾践都少。
明代很多人对戏曲结构提出了基本的原则,徐渭、吕天成、王骥德在这方面都有精辟的阐述。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勿落套,勿不经,勿太蔓,蔓则局懈而优人多删削;勿太促,促则气迫而节奏不畅达;毋令一人无着落,毋令一折不照应。传中紧要处,须重着精神,极力发挥使透。如《浣纱》遗了越王尝胆及夫人采葛事,红拂私奔、如姬窃符,皆本传大头脑,如何草草放过?若无紧要处只管敷演,又多惹人厌憎,皆不审轻重之故也。”③全本《浣纱记》共45出,结构松散,剧情进展缓慢,尤其是中间大量的过场戏多没有舞台欣赏价值,这影响了戏曲的舞台演出效果。
戏曲散出选本恰恰纠正了《浣纱记》结构重点不突出,剧情松散拖沓,重点人物形象戏份太少的毛病。删掉不必要的过场戏,而选择突出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引人入胜,编排赏心悦目且线索分明的场次。明末共有23本戏曲散出选本选了《浣纱记》中的14出戏,情节更为集中,主要人物性格更鲜明生动。请见下表:
在上表中出现频次高的关目:第2出游春10次,第23出迎施9次,第14出打围和第30出采莲各8次,第26出寄子7次,第34出思忆6次,第25出歌舞、第27出别施和第45出泛湖各5次。散出选本明显重视表现西施性格的关目。原本《浣纱记》中关于西施的主场戏有9出,它们是《游春》、《捧心》、《效颦》、《迎施》、《演舞》、《别施》、《采莲》、《泛湖》。除了《效颦》,其他8出多为散出选本选中,占整个入选场次的90%。西施的形象和生旦的爱情故事被重点突出,男女爱情和国家的兴亡融为一体,相互生发,直接影响到后来的《长生殿》和《桃花扇》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处理。
《浣纱记》虽原本作品并未流传下来,但明代的刻本就有好几种。明末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明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刊本,金陵继志斋刊本,武林阳春堂刊本,明末李卓吾评本,明崇祯间怡云阁本等。明末戏曲散出选本有时依照不同的底本,在关目、曲词上本身就有差异,同时有的选家对原本的关目、曲词和科白进行改编,不同之处随处可见。散出选本中曲词原封不动的情况很少见。在23部选本中只有《万壑清音》卷之五选的《伍员访外》和《伍员自刎》,《玄雪谱》卷之四选的《闺病》和《忆旧》对曲辞和科白未做改动,但两部选本使用的版本还不相同。《万壑清音》用的是武林阳春堂刊本,《玄雪谱》用的是汲古阁刊本,且都标注点板。其他的选本根据舞台实践或清唱的需要,对其声腔、曲辞和科白进行了改编。“只管当场词态好,何须留与案头争。”这使戏曲散出选本中的《浣纱记》更加适合演出和表演。
明代戏曲声腔发达,声腔之间关系也很密切。《静志居诗话》认为“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腔。”《南曲九宫正始#8226;自序》也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