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科技成果新闻报道行业规范制定.docVIP

浅议中国科技成果新闻报道行业规范制定.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中国科技成果新闻报道行业规范制定

浅议中国科技成果新闻报道行业规范制定   一、科技成果报道及其在我国的现状      从登月计划到人类基因组研究,从磁浮列车到纳米机器人,涉及科技成果的新闻报道,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在中国,关于新科学理论、新技术的报道也常见于报端,是众多读者乐于阅读的新闻题材。   可是当我们看到激动人心的科技成果新闻的同时,也会看到一些没经过证实的,甚至是虚假的、招摇撞骗的报道。从造假、抄袭到伦理纠纷,科技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   从科技报道看,媒体担当的是科普工作者的角色;在科学家和普通人之间,媒体发挥的是桥梁作用。如果科技成果报道生动、准确,就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并给决策部门提供正确的信息;倘若报道失实、偏激,或方式不当,授人以柄,就会给读者带来疑惑,给正常的科学研究造成麻烦,甚至导致国家名誉受损,影响社会稳定。   所谓科技成果,“是指为解决一种科学技术问题,经研究、试验、试制或调查、考察、综合分析而得出的、并通过技术鉴定和评审具有一定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结果或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①在我国,科技成果产生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即:政府管理部门评奖或是宣布、在专业期刊上刊登科技论文、作为专利而公布,以及企业内部产生的科研成果。   那么如何报道科技成果呢?这先要明确科技新闻的定义,这个定义者尚未统一,主要有:“科技新闻,是反映和报道科学和技术的新闻。”②   “科技新闻,是对科学技术和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相互关系中新鲜事实的报道。”③   “科技新闻,是关于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④   笔者认为,综合科技新闻和科技成果的概念,科技成果新闻可以被定义为:以新闻形式传播为解决一种科学技术问题,经研究、调研等方法得出的,并通过权威技术鉴定的结果。   如今,科技新闻已成为国内综合性媒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科技成果报道是其中更具有鲜明时效性的报道题材。但是根据笔者日常观察,与综合类媒体的其他部门相比,科技新闻的人员配置和占有版面仍然处于劣势。除了科技类专业报和特别重视科技的报纸,一般综合类报纸通常只配有1到2名负责科技条线的记者,而且多数报纸将科技新闻归并于教科文卫新闻,其中发稿量最大的往往是卫生和教育的内容,真正属于科技成果的内容并不多。   除了数量不足,科技成果报道也存在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新华社的报道过于简单,但国际间反应却是爆炸性的,因为这极可能标志着大陆已掌握“多弹头分导”的高科技。一些国家还提出派宇航代表团来中国进行技术交流,我国官员当然是守口如瓶。可就在卫星发射后第三天,北京一家报纸登出《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报道,并附有三颗卫星的图样,在车间实施组装的照片。这篇报道详实地说明了这三颗太空飞行物的运行轨道、无线电遥测频率等等,使得国外对我们的技术情况一目了然⑤。国外情报部门称,“花大力气收集不到的情报,只花九分钱的买报纸钱就搞到手了。”⑥   这个事例说明了我国在科学技术保密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疏漏,在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向媒体公开前,缺少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对所公开的内容进行审核。   又如2005年10月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国内几乎所有媒体都围绕“神六”做足了文章,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它们不但披露了“神六”飞天的详细计划、工作流程、仪器构造,而且还充分挖掘了两位宇航员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甚至个人隐私。这些报道中是否有泄密的内容尚不清楚,但是“神六”拥有一大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专利,在媒体肆无忌惮的报道下,这些专利的命运着实让人担忧。   除了泄密,科技成果新闻倘若报道不当还会纵容学术造假,引起伦理纷争以及夸大成果造成误导政府决策者的严重后果。有关教训也是有案可查的。      二、科技成果报道必须有科学严谨的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成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发重要。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的科技新闻行业规范,或是科技新闻成果报道规范可以借鉴。在自律方面,我国依旧依托1997年修改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在他律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颁布了几十种与科技相关的法律、规定,例如《宪法》,《环境保护法》、《著作权法》,《食品卫生法》,《能源法》,这些法规中有些许条款涉及科技报道的规范。但是,从实践层面来看,这些零散的法规很难有效地管理科技新闻成果报道,科技记者在工作中,也很难用它们去审核每一篇科技成果报道文章的可靠性。   西方的科技新闻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但由于科技问题的复杂性和行业规范的模糊性,许多科技新闻报道也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200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之一、现已年逾八旬的美国哈佛大学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