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50年来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历史变迁
近50年来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历史变迁
这是一份关于当代社会语境下的中国传统音乐生存状态的系列报告。报告中通过对不同地域中的乐种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真实图景,展示了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中的传统音乐所面临的变化与挑战。透过这组文章,我们希望能够清晰地观察传统音乐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看到音乐的形式、功能和人们音乐观念发生的变化等诸多问题,同时引发传统音乐研究多种可能性的思考与探讨。
一、近50年来北京智化寺京音乐概况
中国佛教京音乐是指传承于北京东城智化寺、成寿寺、水月庵、天仙庵、广济庵及南城关帝庙、天龙寺等20余座寺院中的佛事音乐。中国佛教京音乐以智化寺为中心。
座落于北京古城东南角的佛教寺院智化寺,建于明代英宗正统九年(1444),是皇宫弄权太监王振所建的一座家庙。该寺院不仅以其建筑和藏经在北京佛学界著称,它所保留下来的古老乐谱、乐器、乐曲,特别是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京音乐,在中国佛学界、音乐界更具有其珍贵的文献价值。
北京智化寺佛教音乐包括禅门(梵呗部分)、音乐门(笙管乐部分)、法器(锣鼓乐部分)三部分。近50年来,音乐界一直对智化寺的笙管乐部分(即智化寺京音乐)比较重视与关注。早在1952―1953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为智化寺录制了《清江引》、《小华严》两首只曲;《昼锦堂》、《锦堂月》、《山子》3首中堂曲和 1首焰口套曲《料峭》。1953年2月,老舍在北京文联主持的“燕乐晚会”上,查阜西第一次向文艺界介绍了智化寺京音乐的发掘过程与艺术特点,会上,演奏了《小华严》、《粉蝶出六条》(法器)、《昼锦堂》3首乐曲。1954年,在文艺界与宗教界联合倡议下,成立了“北京智化寺京音乐研究会”,该研究会除记录整理了部分京音乐乐曲外,没有开展其它的演出或学术活动。时隔30余年,1984年,北京广化寺举行了中断30多年的智化寺京音乐招待会,召集已还俗的僧人,在会上演奏了京音乐乐曲,使智化寺京音乐在北京再次展现了古老的风貌。1986年,由北京市佛教协会与中央音乐学院联合组织了部分京音乐乐僧与专业音乐教师,组成了“北京佛教音乐团”,该团应邀于1987―1989两次赴欧洲德国、法国等地演出,以后又赴亚洲各国表演智化寺京音乐。1993年,赴台湾演出获得成功。1992年,北京市智化寺文物保管所为了传承古老的智化寺京音乐,聘请部分原智化寺京音乐乐僧返寺,同时招收“河北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的子弟来京习乐,每年国家投资约20万元,扶助抢救了这个古老的传统音乐品种,至今已10余年。
20世纪50年代至今,学者对北京智化寺京音乐的考察、挖掘与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一)主要论文
杨荫浏:《智化寺京音乐》(一),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印,1953年采访记录
简其华、王迪、杨荫浏:《智化寺京音乐》(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印,1953年2月9日―14日采访记录
思白(潘怀素):《略谈智化寺的京音乐》,《光明日报》,1953年2月23日
杨荫浏:《智化寺京音乐》(三)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印, 1953年3月4日
查阜西:《智化寺京音乐》,《说说唱唱》,1953年
查阜西:《跋智化寺康熙乐谱》,《溲勃别集》(一),1953年7月2日印
黄旭东、伊鸿书、程源敏、查克承编:《查阜西琴学文萃》,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思白:《京音乐的历史性与艺术性》,《现代佛学》1954年第6期
潘怀素:《从古今字谱论兹乐影响下的民族音乐》,《考古学报》,1985年第3期
袁静芳:《文化背景与音乐功能的演变――〈料峭〉乐目家族研究之一》,《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袁静芳:《模式分析与谱系家族梳理》――〈料峭〉乐目家族研究之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袁静芳:《宫调的特质类归与历史探索――〈料峭〉乐目家族研究之三》,《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袁静芳:《中国佛教京音乐中堂曲研究》,《中国音乐学》1993年第1期
肖学俊:《智化寺京音乐与屈家营音乐会同族性之比较研究》,《比较音乐研究》1995年第4期
(二)主要论著
袁静芳:《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台湾慈济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袁静芳:《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吴晓萍:《中国工尺谱研究?中国佛教京音乐工尺谱》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目前,随着人们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不断加强,智化寺京音乐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再一次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智化寺京音乐近50多年来的变化与发展,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