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随着世界范围内民航业务的迅猛增长,现有的航空通信方式(如ACARS)已不能满足空中管制的业务需要,下一代民航数据链VDL2应运而生。 作为OPNET通信网建模的一个具体应用,本章将对下一代民航数据链VDL2进行仿真建模。进而,针对VDL2的关键技术之一——地面站切换问题,开展飞行场景下的仿真实验。 基于阈值的切换判决 10.6? VDL2切换实验 本小节将基于VDL2仿真模型,通过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信号与干扰噪声比切换算法的优越性,并确定SQP_PARA阈值最佳区间。 一 评价指标 本实验将切换性能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从切换条件出发得到的指标称为第一类评价指标;从系统性能出发得到的指标称为第二类评价指标。 1、第一类切换性能评价指标 切换比:被动切换次数与切换总次数之比。 2、第二类性能评价指标 吞吐量:成功发送的比特速率与信道容量之比。 延时:成功发送一个包所需要等待的时间。 二 算法对比仿真 在整体上,切换比随着SQP_PARA取值的增大而增大;该结果是与“增大切换门限将使切换比恶化”的预测相一致的。在含拐点在内的宽区域(0-28dB)内,基于SINR的切换比低于基于信号强度的最佳值;这种改善是由于切换指标从信号强度改进为SINR,引发了密集度切换,提高了切换的适应能力而产生的。 切换对比实验 三 SQP阈值选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分析SQP_PARA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关系,从而实现阈值的最优选择。从实验目的出发,采用了第二类切换性能评价指标。通过以SQP_PARA为变量、仿真时间为60分钟的24组实验,可以得到某一特定场景下的吞吐量和延时性能曲线。 信噪比判决门限对吞吐量的影响 信噪比判决门限对吞吐量的影响 第十章 下一代民航数据链VDL2仿真 10.1? VDL2整体模型 10.2? VDL2物理层 10.3? VDL2数据链路层 10.4? 网络层业务建模 10.5? 基于信干比的切换算法 10.6? VDL2切换实验 10.1? VDL2整体模型 一 协议栈分层结构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定义,VDL2实现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功能,即通信网功能。VDL2协议栈自下而上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三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二 整体建模思路 为了模拟VDL2的网络通信性能,需要在特定地理场景下部署一定数量的飞机和地面站。其中,飞机通常位于空中,我们称之为空中节点;与之相对,地面站在地面完成对空中节点的指挥,我们称之为地面节点。 地面站(Ground Station, GS)和飞机(Aircraft, AC)位于VDL2协议的两侧,都实现协议栈的三层结构。从协议栈角度来看,VDL2协议栈具有三层两侧结构:在分层结构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在对等实体上,分为AC侧和GS侧。 在仿真建模中要体现协议栈特点,采用了三层两侧建模构架。AC侧和GS侧具有相同的协议栈结构;但由于二者功能的不同,在协议栈建模上又有所不同。 GS侧节点模型 10.2? VDL2物理层 物理层是数据链路层的下层,主要实现调制和编码功能,为切换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底层支撑。 一 整体物理层协议分析 VDL2数据链为半双工工作方式,传信息率为31.5Kb/s。在基带处理中,应用奈奎斯特第一准则,采用了滚降(升余弦)滤波器技术,消除码间串扰。在频带处理中,采用了D8PSK调制。 在纠错机制上,采用Reed Solomon 信道编码技术的前向纠错机制。在物理层系统设计中,还可选用扰码和交织技术。前者可改进数据流的同步性能;后者可改造信道,增强抗突发错误能力。 VDL2所使用的频段为118MHz-136.975MHz,带宽为25kHz,最多可以容纳760个信道,公共信道(Common Signaling Chanal, CSC)所使用的频率设为136.975MHz。 二 物理层建模 物理层设计原则是根据信道特性,选择合适的物理层关键技术,以达到在有限的资源(如功率和带宽)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调制和编码是物理层关键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而关键技术的设计选择是由信道特点所决定的,不同的信道要采取不同的关键技术策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roteus在电子电路与51单片机中的应用)第1章Proteus概述.ppt
- (Proteus在电子电路与51单片机中的应用)第3章Proteus虚拟仪器.ppt
- (Proteus在电子电路与51单片机中的应用)第4章Proteus在电路基础中的应用.ppt
- (Proteus在电子电路与51单片机中的应用)第5章Proteus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ppt
- (Proteus在电子电路与51单片机中的应用)第7章51单片机的程序编制与调试.ppt
- (Proteus在电子电路与51单片机中的应用)第8章基于Proteus的51单片机一般应用.ppt
-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ppt
-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4章Excel2010的功能与使用.ppt
-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ppt
-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章Windows7的功能与使用.ppt
- (基于OPNET的通信网仿真)第四章实体对象的通信方法.ppt
- (基于OPNET的通信网仿真)第五章进程域编程.ppt
- (基于OPNET的通信网仿真)第一章绪论.ppt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TannerEDA工具的使用)第1章集成电路设计概论.ppt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TannerEDA工具的使用)第2章CMOS电路设计基础.ppt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TannerEDA工具的使用)第3章CMOS集成电路的物理结构.ppt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TannerEDA工具的使用)第5章设计规则检查和版图提取.ppt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TannerEDA工具的使用)第6章使用L-Edit设计版图实例.ppt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TannerEDA工具的使用)第7章Tanner的S-Edit电路图编辑器.ppt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TannerEDA工具的使用)第8章电路图与版图一致性检查.ppt
文档评论(0)